剛開放的杭州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是當之無愧的網紅。
它是中國唯一一處集皇家宮苑和江南園林于一體的遺址,是可觀、可賞、可游、可品的宋韻文化體驗點。
但鮮為人知的是,其所在的地塊十多年前曾是房地產出讓項目。最后地塊的拍賣被撤銷,轉為保護展示項目,成為宋韻文化建設的重要成果,也造就了文物保護的經典案例。魚和熊掌的兼得,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也離不開包括學界和媒體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努力呼吁。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杭州歷史文化研究和保護,其280多名成員大多是歷史文化專家,其中教授頭銜的有20多名。
在德壽宮地塊被拍賣之初,研究會專家多次聯名致信杭州市委市政府,以翔實的史料佐證、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依據,據史力爭,強烈要求暫停德壽宮所在土地出讓項目,并給予遺址保護。
他們呼吁,要確定德壽宮遺址的四至紅線范圍及遺址保護范圍,要求在紅線范圍內不得新建房屋,甚至規(guī)劃了初期德壽宮遺址公園方案。在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建設之時,他們又集體呈上《十點建議》,供與杭州市政府參考。
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會長華雨農說,多年來在南宋皇城(包括德壽宮)遺址保護中,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不僅僅是鼓與呼,還提供學術研究成果供政府決策參考,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協商,力爭文物遺址得到更好的保護。
為德壽宮保護奔走的,還有媒體。當時中新網發(fā)布稿件《杭州“帝王”地塊即將上市出讓趙構秦檜曾住》,央視的報道,更是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為德壽宮的保護贏得了公眾輿論支持。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管理系主任、教授王詩宗認為,德壽宮遺址保護項目持續(xù)十余年,背后是百姓與政府的雙向持續(xù)互動。這恰恰體現了杭州市政府的審慎、主動獲取民意的作風?!霸谥卫碇袕娬{老百姓的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讓政府決策更為明智?!?/p>
其實,文物保護善于依靠社會力量的,不止德壽宮。
這些年浙江省文物系統(tǒng)評選的“最美文物守望者”中,就有不少來自民間的業(yè)余文物保護者。浙江三門、嵊州等地還開展“巾幗護寶隊”試點,涌現出“護寶家園衛(wèi)隊”“企業(yè)家護寶隊”“橋長制”等文物安全監(jiān)管新模式。
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也不僅僅是“護寶”。
浙江有文物保護點近4萬處,雖然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文物保護的投入力度,但畢竟人力和資金有限,很多時候往往分身乏術、捉襟見肘。
如今的德壽宮雖然更多承載著宋韻文化展示功能,但據杭州市上城區(qū)文旅局副局長、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館長施云姝介紹,未來的德壽宮還將引進第三方力量進行運營與開發(fā),更多的文創(chuàng)產品和文旅融合項目將在后期進行呈現。
施云姝所構想的,正是安吉古城考古遺址公園正在做的。
安吉古城考古遺址公園是中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考古遺址公園,擁有安吉古城遺址、八畝墩與九畝墩等王陵級大墓。
安吉縣古城遺址保護中心副主任柯安順說,安吉古城考古遺址公園模式是政府主導、社會投資、專家把關,即遺址公園的產權歸政府,政府主導編制了大遺址保護利用總體規(guī)劃、遺址公園規(guī)劃;所有建設和運營都由浙江綠郡公司負責;邀請文博專家擔任顧問。
該模式的實施,不僅能有效緩解政府財政壓力,而且還能在文物保護利用領域引入先進管理人才、市場經驗和競爭機制,為文物、遺址保護利用注入活力。
在作者看來,這些案例,也給文物工作以啟示:文物保護利用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單打獨斗,而應善于傾聽民眾的聲音,善用社會力量,這也是“人民至上”的體現。(嚴格 謝盼盼 童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