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發(fā)文公布了2021年度“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的評審命名結果和“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復核工作結果。寧波市寧??h(十里紅妝婚俗)、奉化區(qū)(布袋和尚傳說)和慈溪市長河鎮(zhèn)(草帽民間文化)憑借獨特的民間藝術項目順利通過“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評審。
與此同時,寧波北侖區(qū)梅山街道(梅山獅舞)、寧海前童鎮(zhèn)(前童元宵行會)、鄞州區(qū)云龍鎮(zhèn)(龍舟競渡)等17個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也順利通過了2021年度“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復核。至此,寧波市已先后有20個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被授予“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
寧海十里紅妝婚俗以禮數周全、嫁妝豐厚、排場盛大為人所知。十里紅妝是舊時富有人家嫁女之宏大場面?;樗字械闹黧w結構和程序,沿襲了舊時期明媒正娶的婚姻必定要經過的六禮。人們常用“良田千畝,紅妝十里”來形容嫁妝之豐厚:嫁妝器物繁多,大到床鋪家具,小到針頭線腦;從櫥柜桌椅、枕箱被褥、盒盤桶籃到金銀首飾、衣裳布匹等,各類用品一應俱全。
奉化布袋和尚傳說。布袋和尚,唐末五代著名僧人,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生長于奉化長汀村,出家圓寂于奉化岳林寺,當過奉化裘村岳林莊莊主,曾在雪竇寺講經弘法,肉身葬于奉化區(qū)封山之腹。布袋和尚的傳說,孕育于他死后不久的五代,至宋代開始流傳,經元、明、清、民國發(fā)展豐富,成為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民間文學精品。布袋和尚口頭傳說,在他生活過的長汀村、錦屏街道、溪口鎮(zhèn)、裘村鎮(zhèn)廣泛存在,代代相傳。
慈溪市長河鎮(zhèn)草帽民間文化。長河草編草帽始于清乾隆年間,由寧波古林傳入藺草帽編織技術。清咸豐年間,長河形成獨特的草帽制作工藝,產品主銷寧波、新昌等地。草編草帽很快成為當地婦女的主要家庭副業(y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長河草帽編織原料也由原來單一的金絲草,逐漸擴展到南特草、咸草、日本紙草等十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