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如東縣以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為突破口,錨定平安建設“小切口”,探索實踐農村道路“標準化、精準化、協同化”的鏈式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全縣道路交通事故警情數同比下降11.3%,亡人交通事故數下降22.5%,隱患整改率較去年同期提升40%。
三級防控 筑牢平安根基
農村道路“線長面廣、管理力量薄弱”,是長期困擾基層治理的難題。如東縣以組織體系重構破題,創(chuàng)新打造“交警管片、輔警駐村、網格包塊”三級防控網絡,形成“全警動員、社會參與”的共治格局。
警力下沉,打通農村交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如東縣將“一村一交通輔警”納入政府民生實事工程,投入專項資金招錄172名駐村輔警,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這些駐村輔警每日穿梭于田間地頭,既承擔隱患排查、交通勸導等基礎職能,又化身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斑^去村里電動車亂竄沒人管,現在輔警天天上門講安全,事故少多了!”河口鎮(zhèn)太陽廟村村民張大爺說道。
陣地前移,構建“2+1+1”安全堡壘。全縣14個鎮(zhèn)區(qū)標準化建設的交通勸導站、示范村、宣教陣地構成“鐵三角”。雙甸鎮(zhèn)建成“交通安全主題公園”,將交通法規(guī)融入休閑步道、景觀小品;栟茶鎮(zhèn)打造“老司機課堂”,邀請退休交警每周開講。目前,如東縣已建成勸導站28個、示范村14個、宣教陣地16處,村級宣傳櫥窗覆蓋率達80%,形成“15分鐘安全教育圈”。
精準除患 化解歷史欠賬
臨水路段無護欄、交叉路口缺警示、事故“黑點”頻發(fā)……面對歷史欠賬,如東縣建立“三查聯動”機制,實施隱患全周期治理,讓風險無處遁形。
“黨政+警力+專家”立體排查。如東縣政府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每月組織公安交管、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部門聯合巡查,邀請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專家團隊“把脈問診”。在洋口鎮(zhèn)臨海路段,專家組提出“增設震蕩標線+太陽能警示樁”組合方案,方案實施后,該路段事故率下降70%。
數據畫像實現精準管控。建立“農村道路隱患數據庫”,1074處隱患點被劃分為紅、橙、黃三色風險等級。針對省道301線K23-K28段路基塌陷高危隱患,如東縣財政專項撥款300萬元實施硬質化改造;對225省道夜間事故多發(fā)路段,加裝12套高桿照明燈和智能監(jiān)控設備。目前,省市級掛牌的5處重點路段整治進度已達90%,30處縣級隱患點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智慧監(jiān)管 破解執(zhí)法難題
面對農村地區(qū)超載、酒駕等常見交通違法頑疾,如東縣交管部門推動執(zhí)法模式從“人海戰(zhàn)術”向“智慧監(jiān)管”轉型。
“路警聯動”重拳治超。在228國道如東段,交警中隊與交通運輸執(zhí)法站合署辦公,嚴查貨車超載等交通違法行為。
“白+黑”精準打擊。如東縣交管部門每周開展酒駕夜查,在農村婚喪嫁娶集中時段設置流動卡點,嚴查酒后駕車交通違法行為,針對農忙季面包車超員問題,通過多種手段及時查處違法載客行為。
治理電動自行車違法。如東縣交管部門對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多次違法開展上門警示教育;在主要路口試點“語音提示+曝光違法”,督促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頭盔佩戴率提升至89%。
宣教浸潤 提高安全意識
在如東,“人人講安全”的交通安全宣傳氛圍日漸濃厚。這背后,是覆蓋“線上+線下”的立體宣教矩陣持續(xù)發(fā)力。
“千人宣講團”走村入戶。10名交警金牌宣講員、152名駐村輔警、125名義工組成“移動課堂”,用方言土話講解案例。新店鎮(zhèn)創(chuàng)新“小板凳議事會”,在村頭樹下開講;馬塘鎮(zhèn)推出“交通安全順口溜大賽”,讓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知識口口相傳。
“公路+文化”打造特色IP。袁莊鎮(zhèn)依托千畝稻田景觀,建設“稻香安全長廊”;栟茶鎮(zhèn)將古街文化與交通元素融合,設計“平安燈籠”街景。這些“網紅打卡地”年均吸引參觀群眾超5萬人次。
全媒傳播唱響“安全好聲音”。如東《交警面對面》電臺欄目開通3年來,解答群眾咨詢2800余條;“如東交警”視頻號發(fā)布短視頻156期,單條最高播放量破百萬;流動宣傳車走遍232個行政村,發(fā)放“安全福袋”2萬余份,營造了濃厚的交通安全宣傳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