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執(zhí)圓扇、身披漢服,濟南姑娘陳艷茹站在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階梯處,側對著266米的徐州第一高樓,別有寓意的“一眼望千年”打卡完成。
“兩漢文化看徐州,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毙熘莨欧Q“彭城”,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
很多人不知道,徐州人對燒烤的喜愛從漢代就有了漢畫像石記載;北宋文豪蘇軾曾在徐州擔任知州兩年,抗洪冶鐵、勸農耕桑的故事根植于此;從大汶口文化到大運河文化,從城下城遺址到地上的明清建筑,不同時期的歷史遺存在徐州賡續(xù)綿延。
俯拾有文化,移步皆歷史。在徐州歷史文脈——“彭城七里”中,可以看見文脈里的新徐州。
用燒烤“串”起古今
了解一座城,先從美食開始。去年,山東淄博燒烤火爆出圈,但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徐州對燒烤的喜愛,在漢代就有了記載。
云龍湖畔,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里藏有1600余件漢畫像石,集中反映了兩漢時期的歷史文化和生活場景,其中“庖廚圖”就記錄了徐州燒烤。石刻圖案上,一人俎上切肉,一人持扇翻烤,跨越千年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只是一塊漢畫像石,沒想到折射出如此接地氣的歷史文化?!标惼G茹感嘆道。
作為兩漢文化發(fā)源地,徐州的漢墓、漢俑、漢畫像石被譽為“漢代三絕”。其中,漢畫像石又被稱為漢代“石上的史詩”。
“早在2000多年前,漢代人就已經迷上了燒烤擼串?!毙熘莶┪镳^副研究館員陳釗介紹,“除了漢畫像石,徐州出土的燒烤器具也印證了這段歷史,比如西漢早期的青銅烤爐,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還有徐州土山出土的部分東漢陶器,造型與現(xiàn)代燒烤所用火爐類似?!?/p>
美味傳承千年,早上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夜幕降臨,烤串混合辣椒、孜然的香氣,彌漫在燒烤店各個角落,味蕾便記下了徐州味道。如今,在大街小巷找尋、品嘗美食,成為各地游客熱愛這座城的另一個理由。
與蘇軾“跨時空對話”
北宋文豪蘇軾在杭州任職期間的抗洪故事為人們熟知,但鮮為人知的是,蘇軾在徐州擔任知州兩年,不僅抗洪冶鐵,還勸農耕桑,同樣在當?shù)亓粝铝瞬簧偌言挕?/p>
南起云龍山腳下4300年前的下圓墩遺址,北到故黃河蘇軾為紀念抗洪所建的黃樓。從云龍山登高遠眺,向北俯瞰,縱貫南北的文脈資源躍然呈現(xiàn)。完整走一趟,總會聽到有關蘇軾與這座城的動人故事。
“醉中走上黃茅岡,滿岡亂石如群羊。岡頭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边@首《登云龍山》便出自蘇東坡之手。兩年時間,他在徐州留下了300多篇詩文作品。
徐州曾經憑借豐富的煤、鐵資源聞名全國。900多年前,正是蘇軾在徐州西南50里的白土鎮(zhèn)發(fā)現(xiàn)了品質優(yōu)良、儲量豐富的煤田,不僅解決了當時居民冬天燒火取暖的問題,也保障了利國監(jiān)冶鐵的燃料供應,還拉開了徐州使用和開采煤炭歷史的序幕。
“從徐州現(xiàn)有的文化遺存來看,黃樓、云龍山、放鶴亭、東坡石床、黃茅岡、百步洪、燕子樓、快哉亭等名勝古跡都有蘇軾的印記?!标愥摻榻B,蘇軾曾帶領徐州百姓成功抵抗了一場洪澇災害,并利用項羽故宮的舊木料修筑了一座“黃樓”,即是取“土能克水”之意。
“蕩蕩清河埔,黃樓我所開”。為留住這份懷念,上世紀80年代,徐州在故黃河畔重修黃樓,成為徐州歷史文脈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這座城市不屈的精神象征。
今年春天,大型湖島夜游實景演出《彭城風華》在云龍湖再次上演。劇目以蘇軾兩年徐州知州經歷為線,再現(xiàn)其抗洪修堤的愛民故事。蘇公塔下,游人乘舟泛湖,在詩情畫意中與蘇東坡“跨時空對話”。
在彭城七里“Citywalk”
工作之余,陳釗還愛好攝影。沿著古城肌理邊走邊拍,他總能把歷史典故講得生動有趣。
“仔細看這張明嘉靖年間的《徐州府志》,圖上數(shù)百年前的徐州城郭街道雖歷經滄桑,這段3.5公里的‘軸線’幾乎未變?!毙熘莶┪镳^內,陳釗又講述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條“軸線”上,既有徐州漢代至明代“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城疊城壯觀景象,也有代表各個時期的眾多歷史文化資源。那里,是徐州千年文脈的基底。
一年前,這段3.5公里的“軸線”有了更具標識的城市IP:徐州歷史文脈——彭城七里。按照規(guī)劃,當?shù)匾獙⑦@里打造為“歷史文化名城寶貴名片的集中彰顯、以人民為中心城市更新的生動實踐、文旅商居人文煙火的繁榮集聚”。
眼下,徐州正全面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不到一年的工夫,已梳理出235處歷史遺存,將與現(xiàn)有歷史文脈節(jié)點結珠成鏈。此外,通過對老城區(qū)空間資源的梳理,徐州重新規(guī)劃交通出行體系,增加公共服務設施,引入文商旅新業(yè)態(tài),打造年輕人喜愛的網紅打卡點。
雖是“三刷”徐州,陳艷茹頭一回聽說“彭城七里”,她一改原定的“特種兵式”出游,來了一場“Citywalk”。
行走發(fā)現(xiàn),云龍山與徐州博物館不久前實現(xiàn)了貫通開放,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緊緊“相擁”,呈現(xiàn)出“公園里有博物館、博物館在公園里”的景象。
“‘彭城七里’打破了各點位之間的空間隔閡,把每段關于徐州的文脈故事自然融合?!毙熘菔小芭沓瞧呃铩蔽幕故窘M組長、市文廣旅局二級調研員韓峰指向重新修建的鼓樓,“瞧,鼓樓以北是文廟街區(qū),向南則是徐州商業(yè)中心。古今文化,在此交相輝映?!?/p>
隨著“彭城七里”梯次煥新,文脈里的新徐州將更值得細細品讀。這,正是快哉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