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俞陶然 實習生 陸天添
7月18日,上海天文館(上??萍拣^分館)與湖北省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的“大器星成”隕石文化展在上海天文館開幕,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18日。
展覽分為“天機啟卷”“神兵破界”“星石有音”三個板塊,從現(xiàn)代科學、神話傳說、歷史記錄等多個視角展示隕石及其相關器物,將傳統(tǒng)文化與科學思維融為一體,給觀眾帶來多維體驗。
隕石文化展的一件重要展品是還原《西游記》記載、按原著描述打造的“純隕鐵金箍棒”。這根重13500克的“金箍棒”由棕色鐵隕石制成。棒身采用蘇州云紋精雕工藝,與維斯臺登紋(一種存在于鐵隕石中的特殊紋理)相得益彰。
名為“萬籟寂”的隕石編磬裝置也引人關注。這套樂器由20片精研隕鐵切片鍛造而成,安裝在20個中國古代神獸的脊背上。從外觀看,與其說是一套編鐘,更像一組精美的神獸雕塑。“萬籟寂”演奏每半小時播放一次,每次約三分鐘。
除了隕石器物,觀眾還能看到很多珍貴的隕石原體。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趙剛介紹,最值得關注的是南丹鐵隕石。這塊鐵隕石是我國唯一既有文獻記載,又有實物留存的古代隕石。1516年(明朝正德年間)6月7日,南丹鐵隕石墜落在廣西南丹縣里湖至瑤寨鄉(xiāng)一帶,重達800千克。由于其重量極大,引發(fā)了隕石雨,據(jù)《慶遠府志》記載,當時從天而降的隕石雨“蜿蜒如龍蛇,閃爍如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