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5屆執(zhí)行理事會上,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布,徽州區(qū)與江西省婺源縣聯合申報的徽州堨壩—婺源石堨,與新疆吐魯番坎兒井、陜西漢陰鳳堰梯田、重慶秀山巨豐堰等4個工程成功入選。
據悉,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ICID)主持評選的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評選始于2014年。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評選的世界遺產不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著眼于挖掘和宣傳灌溉工程發(fā)展史及其對文明的影響,學習古人可持續(xù)性灌溉的智慧、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徽州堨壩是古徽州一種水利灌溉工程體系。徽州先民“筑堨壩以擋水,挖塘陂以存水,修渠圳以引水”,以堨壩為核心工程,修建包括山塘、圳渠水口、水街、水井等構成順應自然、精巧完善的灌溉工程體系。自東晉開始,徽州先后修建鮑南堨、呂堨、昌堨、條垅堨、雷堨、潨川堨、長春堨等古堨壩500余座,蓄積水源經溝渠引入田地和村落之中,用于生產與生活。
徽州堨壩這一活著的古代灌溉工程遺產文化具有“多級水源,高效互補、上塘下堨、塘堨并舉、系統控流,村水共生、攔引蓄泄,立體防洪,循環(huán)生態(tài),人水和諧,堨首制度”等獨特建設管理體系,至今仍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罩輬靿沃黧w段位于徽州區(qū)西溪南鎮(zhèn)。流域內,上游建有二壩水庫和南北干渠,中下游有昌堨、條垅堨、雷堨、呂堨等四條水渠,秋坑、遼坑等兩座小型水庫,直接灌溉該鎮(zhèn)中部和東部沿豐樂河兩岸近萬畝良田。
據《徽州水利志》記載,徽州區(qū)共有500年以上的古堨壩20余座,明代梯田1處,古村落灌溉水系10余處?;罩輬靿尾粌H是多功能的綜合性水利工程,還是中國古代水利史上極具區(qū)域文化代表性的水利遺產,為徽州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徽州區(qū)建立了區(qū)級徽州堨壩灌溉工程遺產陳列館、石橋水文化公園,作為灌溉遺產保護水文化展示、水情教育傳播的重要基地。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和徽文化專家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投入1000余萬元對水毀嚴重的呂堨、條垅堨等古灌溉工程按照修舊如舊,注入水文化歷史肌理的模式,進行維修加固,讓徽州堨壩工程在保護中傳承和利用。
該區(qū)通過恢復豐樂河上一座座徽州堨壩古水運功能,以及將沿線的人文古跡和自然景觀“串珠成鏈”,形成一條靈動的玉帶。如今的雷堨、呂堨等一批古灌溉水利工程,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觀景拍照,成為網紅打卡點,體現了灌溉遺產在傳承保護中煥發(fā)出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