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工作一頭連著黨委政府,一頭連著人民群眾。今年7月至8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組織開展領導干部大接訪活動,省市縣三級領導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深入基層一線,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實打實解決民生難題,以實際行動推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領導多下去 群眾就少上來
今年4月,亳州市譙城區(qū)古井鎮(zhèn)門莊村村民王青民提交了建房用地申請。原打算今年就能住上新房,結果兩三個月過去,宅基地審批仍沒下文。“申請批不下來,就沒法蓋房子?!蓖跚嗝竦鹊弥?,于是向上級反映,希望相關部門盡快辦理。
群眾的呼聲就是行動的哨聲。7月15日,亳州市、譙城區(qū)兩級領導在門莊村聯合接訪,對于群眾反映的宅基地審批建房難問題,當場研究決定要變被動響應為主動服務,由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提前摸排群眾訴求上報,通過簡化流程、多部門聯合審批等方式,為村民提供方便。
“鎮(zhèn)里回復說,宅基地快批下來了,不耽誤今年住新房。”王青民感慨,“領導干部接訪不走過場,真幫助解決難題,省得我們來回跑了?!?/p>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訴求,努力把群眾“小百分比”的急難愁盼辦到“百分之百”,讓群眾真滿意,正是省委、省政府部署開展領導干部大接訪活動的題中之義。
活動中,省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開門接訪、帶案下訪,在全省各級領導干部中形成示范效應。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別赴亳州市、淮北市帶案下訪、隨機接訪,針對保交樓、企業(yè)獎補資金兌現、小區(qū)公共設施完善、集體土地租金拖欠等難題,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同當地和有關部門現場研究解決辦法。
截至8月下旬,35位省級領導同志深入一線、下到基層,共接訪群眾149批155人次,已經化解112件,正在化解37件。
在省委高位推動下,全省各級領導干部踐行“四下基層”優(yōu)良傳統(tǒng),放下身段、輕車簡從,直面問題、攻堅克難,努力以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的信訪訴求,辦成了一批群眾歡迎的實事好事。大接訪活動中,省市縣三級共有3544名領導干部開門接訪、帶案下訪12239次,接訪群眾21979批29466人次,目前已化解11922件,超過接訪量的一半。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合理合法訴求,列出時間表,緊盯不放、對賬銷號。
公開接訪“高規(guī)格”,更“動真格”。大接訪活動中,領導干部親切真誠的態(tài)度,真抓實干的作風,密切了干群關系,增進了群眾理解,贏得了百姓信任。
解決“一件事” 辦好“一類事”
表面上看,群眾信訪反映的大多是個性訴求,但個案背后往往存在一些共性問題。針對群眾反映的大中專畢業(yè)生就業(yè)補貼被拖欠的問題,濉溪縣就沒有止步于解決“一件事”,而是將處理成效延伸到“一類事”。
2020年,淮北市出臺政策,為在淮參加就業(yè)見習的畢業(yè)生發(fā)放生活補貼,吸引畢業(yè)生來淮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今年6月,濉溪縣小伙任某慶向當地信訪部門反映,自己2023年8月后的補貼一直未到賬。
7月24日,濉溪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接訪,針對任某慶反映的問題,要求人社、財政部門快速聯動,及時撥付拖欠的生活補貼。并以此為契機,主動摸排高校畢業(yè)生生活補貼、農民工工資拖欠等問題。
“經排查,一共發(fā)現8起類似問題,涉及533人、661萬元,目前已全部發(fā)放到位。”濉溪縣信訪局負責同志事后坦言,面對群眾反映的個案問題,舉一反三辦好“一類事”,才能更好地回應群眾急難愁盼。
為了讓群眾少跑腿、少受累,大接訪活動中,各級各部門注重強化工作主動性、前瞻性,加大同類問題整治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治理、集中攻堅,努力以解決“一件事”帶動解決“一類事”。
省工信廳結合工業(yè)穩(wěn)增長走訪企業(yè)調研活動,組織班子成員每天輪流接訪下訪,協助解決涉及拖欠賬款、政策獎補、項目申報等企業(yè)訴求36件,推動全省工信系統(tǒng)解決企業(yè)被拖欠賬款問題。省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廳針對環(huán)衛(wèi)職工反映的待遇、休息、安全等問題,出臺維護保障環(huán)衛(wèi)行業(yè)職工合法權益實施意見?;茨鲜芯劢谷罕姺从车牡缆氛彰鲉栴},在全市開展路燈設施專項摸排整改活動,對老舊小區(qū)、背街小巷、城鄉(xiāng)接合部等薄弱區(qū)域實行常態(tài)化排查,已整改路燈問題點127處……
聚焦群眾反映的高頻事項、突出問題,安徽省各級各部門分類施策、攻堅突破,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啃掉一批“硬骨頭”,解決一批“老難題”,堅持舉一反三主動向共性問題開刀,抓到了關鍵處、做在了點子上,推動實現“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
抓源頭治未病 “家門口”解憂難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做好信訪工作,關鍵在抓源頭治理。
大接訪活動中,省領導帶頭示范,推動各級黨政領導公開接訪下訪常態(tài)化,正是為了層層傳導壓力,推動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基層單位強化源頭治理,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
在臨泉縣,當地探索實行每周一縣鄉(xiāng)及縣直重點部門聯動公開接訪,加強源頭治理和閉環(huán)辦理,推動矛盾糾紛關口前移和前端化解,及時就地解決初信初訪。
臨泉縣陳集鎮(zhèn)南楊莊村曾以村集體名義從72戶群眾處流轉了285畝土地,后租給一家企業(yè)用于種植景觀樹。2022年該企業(yè)因資金鏈斷裂,導致土地租金遲遲不能給付。
8月初,臨泉縣委主要負責同志在陳集鎮(zhèn)聯動接訪時,南楊莊村村民朱清安反映了這一問題。很快,縣里成立由人社、司法部門以及鎮(zhèn)村干部組成的工作專班,摸排核實村民反映的問題,敦促企業(yè)及時支付村民土地租金。
“企業(yè)存入南楊莊村三資賬戶9萬元,已打卡給群眾了,承諾剩余的8萬元土地租金于10月份前存入村三資賬戶,租金到位后村里將第一時間發(fā)放給群眾?!迸R泉縣信訪局局長劉永俊介紹。
抓源頭、治未病,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是長遠之計。安徽省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好“六尺巷工作法”等有效方式,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黃山市充分挖掘徽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善治因子,深化運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有效防范化解各類矛盾糾紛;馬鞍山市以“一站式”特色解紛體系建設試點為抓手,構建多元解紛大調解格局,全力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長豐縣將大接訪與基層治理相結合,在村居設立“信訪代辦點”,由村干部、老黨員等擔任代辦員,幫助群眾反映訴求、代辦事項,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卑不諏堰@次大接訪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固化下來,常態(tài)化落實領導干部接訪要求,切實以好的作風深入基層,切實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通過解決信訪問題服務凝聚廣大群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記者 范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