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霏霏,歲歲清明。4月2日上午,“生命·禮贊”——2024年鎮(zhèn)江市遺體器官捐獻者清明緬懷公祭活動舉行。記者從市紅會了解到,目前,在鎮(zhèn)江參加遺體器官登記捐獻的人數(shù)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實現(xiàn)遺體捐獻176例,器官捐獻37例,角膜捐獻17例,今年已實現(xiàn)遺體捐獻6例,器官捐獻1例。
上午9時許,伴隨著輕柔的音樂聲,捐獻者家屬與來自市人大、市政府、市紅十字會、市衛(wèi)生健康委、市民政局等部門的相關(guān)人員,市紅十字“生命永恒”志愿服務(wù)團隊代表、江蘇大學醫(yī)學院師生代表、市民代表一起,在鎮(zhèn)江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博愛園) ,面向紀念墻鞠躬、敬獻鮮花,共同緬懷逝者,寄托對捐獻者的無限哀思和奠念之情。
現(xiàn)場,器官捐獻者田興的兒子田思哲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紀念碑前, 深深鞠躬并獻上鮮花。
去年11月,田興突發(fā)腦溢血,雖經(jīng)搶救但無力回天。當時年僅14周歲的田思哲強忍悲痛,替父親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捐獻健康器官,延續(xù)他人生命。
“在爸爸治療的過程中,接受了社會的幫助,所以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回饋社會,同時也想讓他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印記?!碧锼颊苷f道。在他身邊,陪伴而來的家人還告訴記者,田興捐獻的心臟、眼角膜、腎臟、肝臟,為6位素不相識的患者送去了重生和光明的希望,相信這對他本人而言,也算是一種慰藉。
當看到遺體器官捐獻者通過無私大愛,讓苦苦徘徊在生死線上的重病患者重返健康,幫助在黑暗中茫然無助的眼疾患者重見光明,一些捐獻者家屬也深受影響,加入到捐獻志愿者的隊伍中。
在公祭活動現(xiàn)場,遺體捐獻者張小榮的妹妹張曉云,作為家屬代表,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情和做法。2019年夏天,張小榮確診絕癥,遭遇病痛折磨的他并沒有沉溺于絕望的情緒中,而是決定在死后捐獻自己的遺體,供醫(yī)學研究之用。2019年10月10日,張小榮在遺體捐獻登記志愿書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一個多月后,他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受哥哥影響,張曉云和家人開始認真思考遺體捐獻的意義。2020年6月8日,張曉云和丈夫填寫了遺體捐獻登記志愿書。張小榮的媽媽,一位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風雨的老人,也被兒子的精神所感動,于去年11月21日,毅然決然地填寫了遺體捐獻登記書。她說:“我要像我的兒子一樣,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o:p>
“我深知,這是一個需要勇氣和決心的決定。但我也相信,只有我們勇敢地面對死亡,才能真正地理解生命的意義?!睆垥栽频囊环捳Z樸質(zhì)且動人,“遺體捐獻,不僅僅是一種個人行為,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我們一家的故事或許并不轟轟烈烈,但卻充滿了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我們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傳遞愛的力量,讓更多的人了解遺體捐獻的意義和價值?!?o:p>
遺體器官捐獻是挽救垂危生命、服務(wù)醫(yī)學發(fā)展、傳遞人間大愛、體現(xiàn)社會文明進步的高尚事業(yè)。近年來,隨著全社會對人體器官捐獻的理解和認識不斷深化,參與支持捐獻工作的社會新風尚正在形成,在鎮(zhèn)江,參加登記捐獻的人數(shù)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全市遺體器官捐獻線上登記16400余人,線下登記953人。(楊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