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永興正在檢查自行車故障。
臺傳媒記者李筱筱文/攝
8月6日上午9時40分,室外氣溫已達33℃。椒江區(qū)巖嶼路上有個露天便民服務點,擺放著各類修車工具,螺絲刀、扳手、氣泵……正忙著修理故障自行車的盧永興,已經汗流浹背。
“師傅,車胎破了,幫忙看一下。”“行,你先在旁邊休息一下,我檢查一下車子?!闭f話間,故障自行車已被盧永興倒放在地上,放氣、掏出自行車內胎、打氣、內胎放水里浸泡,檢查漏氣處,動作麻利,有條不紊。確定漏氣處后,只見他拿出工具,開啟補胎模式。沒多久,車胎就打上了“補丁”,恢復正常使用。
不一會兒,又有一位市民推著自行車晃晃悠悠地來到修車攤前,原來是剎車出了問題。只見盧永興仔細檢查車況,不時用手捏了捏剎車閘,檢查剎車片的松緊,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只見他對剎車鋼線進行處理,豆大的汗珠從其額頭滑落,卻絲毫未影響他手上的動作,換線、復位……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
盧永興今年72歲,椒江人,修理自行車的行當,他已經干了40多年。無論嚴寒酷暑,盧永興一直在風吹日曬中堅守著這份職業(yè)。如今,他的皮膚已被曬得黝黑。
“一年到頭基本都在便民服務點,如今年過年期間,正月初一和正月初二休息,正月初三就開啟了修車活。”盧永興說,一般早上5時30分到便民服務點,下午5時30分再回家,自行車、電瓶車、三輪車補胎、打氣等都是他的拿手活。
隨著機動車逐漸進入千家萬戶,自行車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曾經熱鬧的修車鋪也日漸冷清。不過,盧永興并沒有放棄,“我平時也沒啥愛好,就喜歡修車,修車時讓我覺得開心”。雖然,有時一天來不了太多客戶,但來的一般都是急活,每次給他們解決了問題,他們都挺高興,而且現(xiàn)在年輕人很少干修自行車的行當,他也為自己能發(fā)揮余熱而感到興奮。
盧永興表示,平時來修自行車的大多是年紀稍大的群體,學生次之。有時他還沒來,就有市民因自行車壞了,早早在便民服務點前等候。
天熱時,盧永興就會在上午和下午各喝一瓶水解暑。“我現(xiàn)在身體還蠻好的,退休了還有事情做,做著還很開心。”
盧永興憑著自己的一雙巧手和一份堅守,守住時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