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
寧諾在讀博士、管風琴演奏家賈斯汀牽線
百余歲管風琴漂洋過海落戶寧波
管風琴獨奏新曲《寧波》問世,讓世界聽到寧波城的美
賈斯汀在組裝管風琴內(nèi)部的機械系統(tǒng) (蔣煒寧 蘇鈞天 攝)
一架1908年出品的管風琴漂洋過海到寧波,這是寧波首架管風琴;一曲以《寧波》命名的管風琴獨奏新作更讓世界聽到寧波。孩提起練習管風琴,在奧伯林音樂學院、圣母大學、杜克大學獲得管風琴演奏和音樂史的本科和研究生學位,賈斯汀這位寧諾在讀博士、管風琴演奏家一直夢想著給生活了10年的寧波帶來管風琴美妙樂聲,更想通過它讓世界聽到寧波城的美。如今,這些愿望實現(xiàn)了:本周日,他將在天一廣場附近舉辦管風琴獨奏會。
2018年3月,寧波的一家機構有意引進一架管風琴。賈斯汀立即尋覓,相中美國樸次茅斯市的一架待售管風琴,由欣納斯公司于1908年建造。擔心古董琴要價不菲,結(jié)果卻大出他所料:因教堂擴建,沒有合適位置安放,對方打算無償贈予。他馬上落實管風琴的拆卸和運輸,邀請了管風琴建造專家哈伯特·古柏來重建。管風琴非常高大,僅音管就有800多根,還有琴鍵、踏板、風力系統(tǒng),其間還涉及一系列復雜的機械連接,將之形容為“建筑”毫不為過。在“豎立”管風琴時,還需修理在運輸中損壞的部件,調(diào)節(jié)音色、音量和音調(diào),還要讓管風琴適應新的聲學空間。
海運過程中,一根音管遺失,就自己動手造一根;有45根音管被壓扁,把一根根音管貼在實心不銹鋼管上,輕輕敲擊外部,使管體恢復成圓柱狀;新建一些管道,使風從風箱和儲氣室傳到管風琴后面的幾個大音管中;替換掉損壞的皮革零件……整整22個日夜,賈斯汀、哈伯特·古柏及志愿團隊從每天晚上7點開始工作,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去年10月28日,這架琴被命名為欣納斯,高4米、寬5米、深3.5米的管風琴終于“站”了起來,發(fā)出了優(yōu)雅的樂聲。
管風琴圈內(nèi)有個有趣的慣例,在新管風琴的落成音樂會上,管風琴家得邀請自己的老師演奏一曲新作,表達對前輩的尊重。作一首怎樣的獨奏新曲體現(xiàn)寧波城的美?賈斯汀在幾輪溝通后,選擇了荷蘭知名作曲家亞當·華姆斯來創(chuàng)作這首新曲。亞當所處的荷蘭河道和水道阡陌縱橫,恰如寧波。亞當取意寧靜的波濤(Peacefulwaves),以《寧波》為作品名。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管風琴這一古老樂器中相遇,這讓賈斯汀在圣母大學的老師克雷格·克萊默欣然應邀來首演。
這首新曲傳到了歐洲、北美洲和亞洲,僅僅一個月,《寧波》已銷售30件。在管風琴圈內(nèi),若一個曲子在10年內(nèi)能賣出15件,就是成功。賈斯汀近期將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這首樂曲的視頻。
賈斯汀在效實中學英語教學期間因貢獻突出獲得寧波市“茶花獎”。他熱愛音樂,跨年之際,他已舉辦多場管風琴音樂會。1月6日,他將在天一廣場附近舉辦管風琴音樂會,除了巴赫、舒曼等名曲外,還有現(xiàn)居寧波的美國作曲家克里斯托弗·伯特近期創(chuàng)作的管風琴獨奏曲。
(通訊員 蘇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