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扼守著長江的咽喉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這片英雄輩出的土地上,一棵歷經(jīng)滄桑,見證時光更迭的古桑樹再次詮釋了生命的堅韌。
“在焦山開店十多年了,每年冬去春來,看著它綠了又黃,黃了又綠,似乎沒多大變化,也從來沒結(jié)出果實?!鄙涞膶γ?,舒雅茶館的經(jīng)營者陳女士告訴記者。
這棵桑樹已有120多年的樹齡,高達14米多,在一排茂盛的銀杏樹織成的天幕中突出重圍。道道年輪是大自然賦予的勛章,仍舊鮮綠的樹葉是它不向歲月屈服的體現(xiàn),一片片、一疊疊,綠得深沉而富有層次。
桑樹是??粕俚穆淙~喬木,原產(chǎn)于中國北部和中部。華夏祖先以農(nóng)桑立國,中國是最早栽培桑樹的國家。桑樹的栽培需選擇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養(yǎng)護同樣有講究。
焦山公園綠化科科長錢雪平告訴記者,這棵桑樹的立地條件比較特殊,生長在坡地上,除了要注意土壤的排水性和肥力之外,還要額外關(guān)注周邊土壤的加固,防止倒伏,“每年冬季進入休眠期,我們都會剪除它的枯枝、病蟲枝和細弱枝等。”
近年來,焦山風(fēng)景區(qū)對古樹保護愈加重視,關(guān)注古樹的生長情況,并配合林業(yè)部門針對有問題的樹木積極救治。
古桑的東側(cè),正是焦山古炮臺遺址的入口。走過這扇土筑的方形門框,可以看到八座炮臺成馬蹄形排列,炮口正對長江。整個炮臺是暗堡式,每個炮堡都附有一座小彈藥庫,另有一大彈藥庫在炮堡南端門外偏西處。
1842年7月21日,英國侵略者發(fā)動了揚子江戰(zhàn)役,直逼鎮(zhèn)江和南京。英侵略軍侵入長江,曾遭到圌山和焦山炮臺守軍的英勇抵抗和沉重打擊。雖然最終因寡不敵眾,炮臺失守,但軍民奮勇作戰(zhàn),殊死抵抗的悲壯斗爭,獲得革命導(dǎo)師恩格斯的高度贊揚:“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遭到同樣(鎮(zhèn)江)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p>
遺址前的參觀者絡(luò)繹不絕,攜全家出游的陳先生正試圖為孩子講解碑文上的文字。第二次來焦山的他告訴記者:“孩子在上小學(xué)二年級,不太能理解這段歷史,等他再大一點,我們還會常來!”
抗英炮臺,雖斑駁滄桑,仍固守江岸。桑樹靜立百年,每一陣風(fēng)過,都好似向著這座英雄的城市揮手致意,激勵正在新征程上的鎮(zhèn)江人民闊步前行,將千古凜然的英雄之歌一代代傳唱下去。(記者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