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胡成
不知道是雨停了蟬才叫開了,還是蟬鳴叫停了雨。
這雨一停,夏天的熱度又會增加幾分。真是應了范成大的那句詩: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熱,不僅是因為天空放晴。應該到熱的時候了,今天小暑節(jié)氣。老祖宗們不是說了嘛: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因為有大小之分,很多人誤以為,小暑是熱不過大暑的。其實不是這樣的。著名天氣預報節(jié)目主持人宋英杰是這么介紹二者的:全國近29%的地區(qū)極端最高氣溫紀錄誕生于小暑期間(大暑期間為26%)。小暑之熱更具爆發(fā)力,大暑之熱更擅持久戰(zhàn)。名分雖有大小之分,但都是制造高溫的高手。
按照經(jīng)驗來看,小暑,天氣開始蒸煮、燒烤、煎熬。當然,這也只是天氣的一部分,每個季節(jié)都包容了太多的東西和景致,看你怎么去對待了。
宋人周邦彥的《鶴沖天》,就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節(jié)氣,挺不錯:
梅雨霽,暑風和。高柳亂蟬多。
小園臺榭遠池波。魚戲動新荷。
薄紗廚,輕羽扇。
枕冷簟涼深院。
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世界杯即將進入最后階段,大伙也得把狀態(tài)調(diào)整好,迎接一年中最熱的日子。
看了一下中長期預報,因為尚未進入淮北雨季,本周我市仍以多云天氣為主,最高氣溫基本上都在30℃以上,熱感一天天加重。今天,多云,北風轉東風3—4級,最低氣溫20℃—21℃,最高氣溫29℃—30℃。
除了調(diào)整心態(tài),面對暑熱,我們還得工作。昨天,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副教授曲黎敏在微博中說:“明兒小暑,三之氣的最后一氣。火氣將息,暑濕來襲,人易頭腦昏沉,倦怠,眩暈,胃氣不降,噦,便溏。天熱耗精,老人須防范心衰、耳鳴等。對付暑濕,要該出汗就出汗,不要過分使用空調(diào),不喝冷飲,熱茶一杯,蒲扇一扇,閑書一部,自然清涼一片天。”
最后來關注一下臺風“浣熊”。
“@中國氣象愛好者”說:云圖上的浣熊看起來胖乎乎,它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臺風。風場掃描數(shù)據(jù)顯示,浣熊的暴風圈可覆蓋整個臺灣島,強風圈直徑超過1000公里。浣熊若在寧波象山登陸,南至福州北到連云港都在它的強風圈內(nèi)。所幸,浣熊登陸我國可能性很小,只會給臺灣福建浙江沿海帶去大風。
浣熊還在洋面上,目前來看,它對我市幾乎沒有影響。但是它對整個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它吸走了水汽,抽干了雨帶,拱起了副高,趕跑了梅雨。昨天,在副熱帶高壓、臺風浣熊及廣東近海擾動的下沉氣流共同作用下,廣東福建、浙江南部出現(xiàn)酷熱天氣。
老祖宗們說了: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但有的時候,我們就像宋英杰說那樣,往往太“貪”———太貪涼,“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有些病往往就是吹冷氣吹出來的,吃冷飲吃出來的。
盛夏時節(jié),飲食宜溫軟、清淡。心情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