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僅是個人心靈成長的重要滋養(yǎng),更是傳承民族文化基因的精神紐帶。從古老甲骨文上鐫刻的智慧,到線裝書中流淌的千年文脈,中華文明之所以能歷經歲月洗禮,始終保持蓬勃生機,離不開中華兒女對閱讀的執(zhí)著堅守與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多讀書,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會厚重起來、深邃起來”。全民閱讀,不僅是個人成長進步的階梯,更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根基。如今,“全民閱讀”已連續(xù)12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四屆全民閱讀大會的成功舉辦,充分彰顯了國家對文化傳承的高度重視,這股力量正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在南通,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和五一假期成為全民閱讀熱潮的生動寫照。南通市圖書館在這期間積極作為,共舉辦了30場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吸引了10萬余讀者參與。其中,“當AI遇見南通:12小時跨屏共讀”直播活動打破了時空限制,為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探索了科技與閱讀融合的無限可能;“通圖yeah校:尋找‘松弛感’”活動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放松身心、沉浸于閱讀世界的理想場所;“閱讀巴士進校園”活動將優(yōu)質閱讀資源送進學校,激發(fā)了青少年的閱讀興趣,為全民閱讀的推廣播下了希望的種子;“通誠憶象”黑白膠片的光影回溯攝影作品展同步開展,一幅幅承載著歲月記憶的攝影作品,以獨特的視覺藝術形式展現(xiàn)了城市的變遷,讓市民從影像中讀懂城市的故事;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得主龐余亮做客“靜海講堂”,以《有心人與好作文》為文學愛好者打開了創(chuàng)作的大門;本土攝影師李向東帶領市民開啟“邊走邊讀”之旅,讓寺街古巷的磚石瓦礫都化作了生動的歷史讀本;“春日書野:從圖書館出發(fā)”活動打破空間界限,在購物中心搭建起閱讀驛站,讓閱讀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這些創(chuàng)新實踐,如點點繁星,照亮了市民的精神家園,充分展示了閱讀走進大眾生活的無限潛力。
時代的進步離不開閱讀的助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呼喚著書香的浸潤。推進全民閱讀,首先要讓“愛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南通市圖書館通過舉辦名家講座、文化行走、線上直播、文商旅融合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沉浸式的體驗激發(fā)人們對深度閱讀的渴望,引導市民從“刷手機”轉向“捧書卷”,在文字的海洋中尋覓內心的寧靜。
其次,要以“讀好書”引領正確的價值導向。無論是名家分享的文學創(chuàng)作心得,還是“邊走邊讀”中展現(xiàn)的城市文化,都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市民品讀經典、汲取精華,從人類文明的寶庫中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更要以“善讀書”提升閱讀的效能,通過閱讀分享會、線上線下聯(lián)動等方式,幫助市民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讓知識真正入腦入心。
全民閱讀的蓬勃發(fā)展,離不開優(yōu)質內容的供給和多元閱讀場景的支撐。南通市圖書館與南通大學、印象城購物中心的跨界合作,打破了傳統(tǒng)閱讀的邊界,推動了文商旅的深度融合。這不僅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閱讀服務,還有助于構建“15分鐘生活圈”,使圖書館、學校、城市書房、購物中心等場所都成為閱讀的沃土。同時,面對數(shù)字閱讀帶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南通積極探索傳統(tǒng)閱讀與數(shù)字閱讀的融合路徑,既保留了紙墨書香的獨特韻味,又借助數(shù)字化手段拓寬了閱讀的邊界,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
全民閱讀生動格局的形成,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南通市圖書館的實踐經驗表明,當校園、家庭和社會協(xié)同打造良好的閱讀生態(tài),當文化活動走進社區(qū)、商圈和網絡空間,閱讀就能真正融入大眾生活。從鐘樓腳下的文學講堂,到寺街深處的文化漫步,再到購物中心的書香驛站,每一場活動都是全民閱讀的生動注腳,都在為構筑書香社會貢獻力量。
當南通的大街小巷都彌漫著書香,當每一位市民都能在閱讀中遇見更好的自己,這座城市必將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昂揚的精神風貌,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獨特的力量,讓中華文明的薪火在全民閱讀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