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宜興發(fā)生一起地質災害險情,湖氵父 鎮(zhèn)邵東村183號住戶南側因強降雨導致山體滑坡,宜興市相關部門立即組織專家開展應急調查,迅速落實險情點位防治,及時采取堆填壓腳、混凝土封填裂縫、覆蓋防雨衣等措施,做好險情應急處置,沒有發(fā)生人員傷亡,一位村民撤離。針對出現的險情,宜興相關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板塊正加緊推進滑坡治理,加快編制治理設計方案,力爭年內完成,徹底消除隱患威脅。
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相關人士介紹,我市積極推進地質災害風險隱患綜合治理,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數量逐年下降。2024年全市登記在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有90個。與上一年度相比,通過實施工程治理,核銷了地災隱患點8個。“應對今年梅雨季、臺風季,我市列出了錫山區(qū)安鎮(zhèn)吼山七云禪寺崩塌治理工程、濱湖區(qū)雪浪橫山寺西側香草園崩塌治理工程等16個隱患點治理和搬遷避讓項目,將因地制宜做好地質災害風險隱患防治。”
在地質災害多發(fā)的宜南山區(qū)區(qū)域,宜興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經過全面排查,共確立地質災害隱患點13處,一一采取豎立警示牌、制發(fā)明白卡、編制應急預案等措施,落實監(jiān)測預警、疏散避險、搶險救災等責任。同時聘請群測群防員,并安裝16只高清視頻監(jiān)控,做好重要點位監(jiān)測,險情早發(fā)現早處置。宜興今年還啟動了地質災害1:10000精細調查,預計年內將編制完成野外調查成果,實現常態(tài)化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評估和防災減災。
集中了3萬畝山林資源的濱湖區(qū)山水城,當前也在加力開展新一輪地質災害隱患消險,在已經完成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消險的基礎上,新的3處隱患點消險正加速推進。
位于山水西路北段、筆架山北側的吉祥山莊,垂直高度達80米,去年7月由于連續(xù)大雨導致山體表層發(fā)生滑坡。江蘇省巖土工程公司采用清坡、裂縫封填、錨索錨固等多種施工工藝進行綜合治理,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原先滑坡位置的“傷疤”已經被96個整齊的“格子”覆蓋,格子內種有紫穗槐、刺槐、馬棘等生長速度快、根系發(fā)達、固坡固土能力強的喬灌木,四周還有整齊的截排水渠,防止雨水沖刷坡面。
今年山水城即將消險的3處崩塌、滑坡隱患點分別位于山水西路沿線的大浮北村北、羊歧果園南以及龍寺藏經樓后,目前每個隱患點四周都設置了防護圍欄,并張貼警示標語,提醒注意防范。“雖然三地均屬丘陵地貌,坡度平緩,但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消險將采取不同方案。”山水城建設局的張獻鋒介紹,大浮北村北、羊歧果園南隱患點空間充裕,將采用大型機械削坡降坡,再對土質坡面進行加固,最后綠化修復。龍寺藏經樓依山而建,施工空間狹小,不便操作大型機械,將布置柔性網進行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