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AV网址|亚洲手机免费在线|最新av网址发布|67194成人草|在线国产视频91|一区二区无码竹菊|91国产精品综合|日本熟女综合视频|国产免费强奸视频|最近中文字幕99

文化

首頁>文化>口述歷史

左手史書漫卷 ?右手琴聲叮咚人文鋼琴志愿者沈學善

  【寫在前面】

  2014年,南京大學歷史系離休教師沈學善教授,來到南京鼓樓醫(yī)院探望朋友。得知醫(yī)院正在招募鋼琴志愿者,從小就愛好彈鋼琴的沈學善立刻報了名,那一年,他82歲。

  從那時起,離休已22年的沈學善像重返講臺一樣,每周三上午,都會準時出現在鼓樓醫(yī)院鋼琴廳。滿頭華發(fā)在燈光下閃亮,叮咚琴聲在指尖流淌。在音符的跳動中,忙碌的醫(yī)護、焦慮的患者、陪伴的家屬,從四周聚攏而來。

  這鋼的琴,一彈就是十年。

  暮鼓晨鐘,南京大學、南京鼓樓醫(yī)院比鄰而坐,百年文脈、百年醫(yī)脈,根系相連,賡續(xù)綿長。古都南京,從不缺濃妝淡抹的人文風景。然而,當1892年建院的鼓樓醫(yī)院,第一次以鋼琴藝術直接服務于求醫(yī)大眾時,由人文醫(yī)院建設而折射出的光輝,足以為六朝金陵人文風景增加幾許靈動和一抹鮮亮。

  撫傷解痛的醫(yī)院在南擴大樓之時,為何要在寸金寸土之地增設鋼琴大廳?

  傳經送道的教授在頤養(yǎng)天年之際,為何會十年如一日做一名鋼琴志愿者?

  近日,“長者故事”公益口述史項目走近93歲的沈學善老人,在滿蘸人文情懷的鋼琴聲中,聆聽一位鋼琴志愿者的故事。

IMG_20250526_0013.jpg

【 人物簡介】

  沈學善,1932年出生,浙江湖州人。1961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歷史學系。長期從事國際關系、國際問題的教學和研究。先后任南京大學歷史系世界現當代史教研室主任、歷史系副主任等職。專著、合著十余部,其中《世界百年風云錄》獲中國青年優(yōu)秀圖書提名獎、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圖書三等獎?!稇?zhàn)后世界政治與國際關系》獲江蘇省社科優(yōu)秀三等獎。《世界教學參考圖片集》獲華東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

APR_8243.jpg

? ?1956年,考上南京大學? ?

? ? 從學手風琴到學鋼琴,琴聲悠揚

IMG_20250526_0016.jpg

早期學習手風琴的沈學善。

  【口述內容】

? ? ? 我1932年出生,家鄉(xiāng)在浙江湖州。1937年抗戰(zhàn),我就跟著家里到農村逃難,后來說城里穩(wěn)定了,就回到城里面??箲?zhàn)勝利后,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通貨膨脹、貪污腐敗,我家生活日益艱難,高中輟學,失學失業(yè)在家。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不久,我們家鄉(xiāng)相繼解放,不久,我就參加了革命。1956年,國家號召向科學進軍,號召在職干部考大學,就在那一年,我考上了南京大學歷史系。

  大學畢業(yè)后,到北京工作了8、9年,真正在南京大學將近60年,而離開家已經69年。在南京大學離休后,擔任老干部黨委的黨支部書記、黨委副書記。所以我應該是老南大人,曾經受教于此,執(zhí)教于此,離休養(yǎng)老在此。

  由于工作關系,我經常要去看望一些老同事,包括不少在醫(yī)院里養(yǎng)病的老同事。一次,看到鼓樓醫(yī)院的電子大屏上有招收鋼琴志愿者的消息,我就去咨詢。他們帶我到醫(yī)院黨委辦公室,碰到醫(yī)院負責志愿者招募的陳曙光。雖然我鋼琴沒有考級,但曾經為南京大學離退休協(xié)會合唱團和外文系退休教授合唱團伴奏。聽完我的介紹,陳醫(yī)生當即就同意,歡迎我當鋼琴志愿者,每周三去一次。

2014年12月,沈學善(左)由南京鼓樓醫(yī)院陳曙光醫(yī)生陪同,以志愿者身份,首開鋼琴伴奏。.jpg

2014年12月,沈學善(左)由南京鼓樓醫(yī)院陳曙光醫(yī)生陪同下,首次參加南京鼓樓醫(yī)院新年音樂會演出。

  為什么做志愿者呢?和我的思想有關系。我認為做人要有愛心,要有良心,要有感恩的心,應該為病人、家屬、醫(yī)務工作者做一點貢獻。

  年輕時在北京工作,近距離感受到周恩來總理愛國愛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小時候在家鄉(xiāng),我的三個姐姐都曾在教會學校上學,都學會彈鋼琴。我的小姐姐后來還當了小學音樂老師,她是我鋼琴的啟蒙老師。

2010年,在上海,沈學善與姐姐彈琴唱歌。.jpg

2010年,在上海,沈學善(右)與姐姐彈琴唱歌。

  我到了南京大學以后學拉手風琴。后來分配到北京在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那里文化氛圍非常濃厚,國內外的重大演出我們都能看到,所以更增加我對音樂的興趣。當時就有一個夢想,要買一臺鋼琴。文化大革命一來,這個夢想破滅了。

  之后回到南京大學教書。改革開放以后,我的鋼琴夢又升起。

  離休后,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利用一本書的稿費,7000多塊,去買了一架鋼琴,記得是聶耳牌的。還訂閱了一本安徽出的《益壽文摘》雜志,開始規(guī)劃養(yǎng)老生活。

IMG_20250526_0014.jpg

沈學善父子與徐雅琴(中)老師。

  1994年,南京大學為提高學生藝術素質,開設鋼琴課,邀請徐雅琴老師擔任鋼琴教師。徐老師主編《鋼琴實用教程》等書,實用性強,水平很高,退休后她在南京大學教我們鋼琴課,一共教了5年。當時鋼琴課對學生開放,我是一個老師,也厚著臉皮要求參加,與學生一起學習鋼琴。只是我不進行鋼琴還課,常在家里自己摸索。那時候練得很苦,不像現在有智能手機,我買了一大堆書,從書里面去找答案。

eea759389606b1b5ee37ecb3b248e02.jpg

右二為著名音樂人殷志文老師。

  后來,我又拜南京著名音樂人殷志文老師為師,上門學琴,終于學有所成,上了檔次。南京大學退休協(xié)會合唱團,外文系退休教授合唱團,都請我去伴奏,這對我起了很大作用。彈了好多年,直到他們活動減少,我也搬了新家。

IMG_20250526_0011.jpg

沈學善在練琴。

  【歷史現場】

IMG_20250526_0001.jpg

  南京大學大禮堂有一架用于演出活動的鋼琴,平時少有人去彈。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學善家中還沒有鋼琴,為提高琴技,常常找機會溜進大禮堂去練琴。

  當年負責管理大禮堂的吳淑焱老師,見到沈教授來“蹭琴”,只是會心一笑。沈學善一直念著吳淑焱老師的好。沒想到,多年之后,兩位老人住到了一個大院,見面時,還會打趣。沈學善說:那時候她從來不管我,只要我進去就能彈。我很感謝她。

APR_8114.jpg

? ? ? ?2014年,首當鋼琴志愿者

  醫(yī)院的琴聲,流淌出人文關懷

南京鼓樓醫(yī)院建院130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jpg

在南京鼓樓醫(yī)院建院130周年之際,沈學善以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彈撥心弦。

  【口述歷史】

  南京鼓樓醫(yī)院人文思想、氛圍比較濃郁。在建新大樓時,院領導就提出要在南擴大樓增設一個鋼琴廳,實際上這是鼓樓醫(yī)院人文思想的一個體現。我能夠做這個志愿者感到很光榮。

  我剛到醫(yī)院去彈琴的時候,我哥哥打電話給我,說醫(yī)院這個地方不能去。我從來沒有這個想法,新冠的時候我都去,戴著口罩。醫(yī)務人員在排隊打預防針,我在邊上彈琴,我不怕。

  2014年首當鋼琴志愿者時,82歲,每周去一次。 90歲以后,基本上是一個月去一次,作為一個老的志愿者客串鋼琴演奏。有一次我去,一個老太太問,怎么不見你?你到哪去了?我們想你。這對我是很大的鼓勵。

  鼓樓醫(yī)院老院長丁義濤曾經介紹我的鋼琴伴奏可以讓大廳里的聽眾點曲子,確實也是這樣,因為我為合唱團伴奏多年,掌握了400余首曲目,鍛煉的機會多。

  在鼓樓醫(yī)院彈琴,每次都要整整地彈上兩個小時,中間有30分鐘休息時間,我也不休息,還彈琴。有時也與周圍的病患交流,我說你們最重要的第一條心情放寬,然后要做到五個“忘記”。第一,忘記年齡。第二,忘記過去,好的壞的都要忘掉,忘掉名利,忘掉這個病那個病。老年哪個沒有病,我就有心臟病、高血壓、脂肪肝,老年病多了,當然你要重視,該看要去看,要聽醫(yī)生的。最后是對子女的問題,不要太當大事情,兒孫自有兒孫福。鼓樓醫(yī)院不少專家名醫(yī)都知道沈老師有“五個忘記”。

在南京鼓樓醫(yī)院130周年院慶音樂會上,時任院紀委書記岳炎風授予沈學善“特別貢獻獎”。.jpg

在南京鼓樓醫(yī)院130周年院慶音樂會上,時任院紀委書記岳飆授予沈學善“特別貢獻獎”。

IMG_20250528_0022.jpg

IMG_20250528_0021.jpg

  我感覺,彈琴過程的確對病人和家屬還是很有積極作用的,可以使他們愉悅身心,緩解焦慮,撫慰心靈,溫暖心扉。我彈的歌大多是老曲目,適合六、七十歲的老同志聽。我舉個例子,有一次有一個中年婦女過來讓我彈《媽媽的吻》。為什么呢?因為她媽媽已經去世了,而她自己也因為患有癌癥住到鼓樓醫(yī)院了。這時候大家聽了都很難過,后來,我又彈了一首《讓世界充滿愛》,引起大家共鳴,大家一邊唱一邊流眼淚。而點歌的女同志表示一定要與病魔作斗爭。

  還有一個老干部,他聽我彈《黃河頌》,非常高興,說好像回到了抗戰(zhàn)時期。還有一個老人聽我彈《夕陽紅》,他的心里愉快好多。還有一個年輕的姑娘,始終在邊上不走。我說你是來看病還是干什么的?她說我腦袋開刀,情況很不好。她后來講恐怕沒有多長時間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這時候,我為她彈了一曲《祝你平安》。還有一個年輕人請我彈《送別》,他說聽了就會流眼淚。

  還有一個從外地來的女同志,她的愛人肝癌,住院差不多一年多。那天是他生日,她讓我彈一個《生日快樂》。她錄了帶回去,她愛人聽了也很高興,一邊吃面條一邊聽《生日快樂》。鋼琴廳上面是醫(yī)院的心臟科,有一次,一名患者心臟開好刀后,養(yǎng)病時期常下到鋼琴廳聽琴,思想得到極大的緩解。

2015年12月24日,南京大學合唱團男低音小合唱隊員與沈學善鼓樓醫(yī)院第三季鋼琴演奏新年音樂會。.jpg

  2015年12月24日,南京大學合唱團男低音小合唱隊員與沈學善在鼓樓醫(yī)院第三季鋼琴演奏新年音樂會上。

  鋼琴廳四周當時有好多沙發(fā)椅,好多從外地來鼓樓醫(yī)院求醫(yī)的患者、家屬都在那休息。有時候,我就把聽眾送我的礦泉水、豆干等土特產,送給聽眾,讓他們分享。

  醫(yī)院服務的對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所以醫(yī)生、醫(yī)務人員一舉一動都影響到患者的心情。醫(yī)院設鋼琴廳,不僅是為了撫慰患者心靈,而且可以實現人文思想與醫(yī)學科學的結合。一個醫(yī)院,醫(y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并不是一般齊,但人文思想是相通的。

  南京鼓樓醫(yī)院歷史上是金陵大學的附屬醫(yī)院,金陵大學是南京大學的前身。我希望有一天,鼓樓醫(yī)院能真正成為南京大學的附屬、實體醫(yī)院。因為南京大學的生物系、化學系、物理系、軟件、大數據,這些都同醫(yī)院有關系,而醫(yī)院也需要這個。

  【歷史現場】

  除大風、下雪天,從2014年開始,每周三上午,沈學善都會精神抖擻地準時出現在鼓樓醫(yī)院鋼琴廳。根據時序、節(jié)日而準備的曲目,早已成竹在胸。

  考慮到自己也年事已高,喜歡清靜,沈學善在鼓樓醫(yī)院當鋼琴志愿者過程中,幾乎不會主動給患者聽眾留電話、微信。但許多患者、聽眾都記得這位身著白色演奏禮服、舉止溫文爾雅的老人。沈學善說:有一個打電話打到我家里,他說是鼓樓醫(yī)院的病人家屬。我說你怎么知道我電話?他說,有一次我給一個我的學生電話號碼,他在一旁記下來了。電話里,他說,那次他請我彈《祝你平安》,他用手機錄下來后給自己住院的母親聽,他母親很是高興,很快康復出院,所以他特地打來電話感謝我。

APR_8243.jpg

? ? ?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責任

  看淡生死,健康養(yǎng)老

2011年,南京大學俄羅斯歌曲教授合唱團成立十周年合影。.jpg

2011年,南京大學俄羅斯歌曲教授合唱團成立十周年合影。

  【口述內容】

  我從小的理想是長大后當一名外交官??即髮W時想考外交學院,但沒有外文基礎。1956年報考南京大學,看到歷史系里有世界史,世界史涉及到國際關系。我想,這不也是外交嗎?所以,我就考到了南京大學歷史系,非常高興,我選的課、聽的課、畢業(yè)論文都是國際關系和世界史、現當代史的內容。

  學習世界歷史有助于了解當今國際形勢,認識世界??梢灾喇斀袷澜鐏睚埲ッ},知道當代的世界形勢特點和怎么來看這個問題,以提高我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0aa83de95ed350b44bacebb5c80aa6.jpg

沈學善部分著作。

  我的教學很認真,學校頒發(fā)教學獎,基本上我每個學年都有的,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先后共發(fā)表論文20 余篇,出版 10 部著作(含合編)。主要著作有:《世界百年風云錄》;《世界歷史教學參考圖片集》(合著);主編了《二十世紀國際問題詞典》《當代世界史》(1945—1990)等著作。

  離休以后,把一些任務完成,到70歲就封筆了。與張懷亮老師一起主編了《歷史的足跡》,收錄了南京大學80多位老同志回憶錄,正式出版,這在國內高校還是首次。

  我小學時看到一張照片,就是南京鼓樓醫(yī)院。沒想到1956年到南京大學讀書,一巷之隔就是鼓樓醫(yī)院,好多老師學生看病都在鼓樓醫(yī)院。

  對于生老病死,我看得很淡,有生必有死。所以在新冠發(fā)生的時候,我家屬陪我去簽署遺體捐獻志愿書,就是百年以后遺體送南京大學醫(yī)學院作為教學資源。

  人生要過很多關,成長關、上學關、職業(yè)關,然后是老年關。一般老人,80歲以前還可以,80歲以后就難過了,所以我現在得出的結論是,人生當中老年關是最難過的。

2021年5月24日,在南京大學幼兒園升旗儀式上,沈學善為孩子們伴奏、高唱《歌唱祖國》。.jpg

 ? 2021年5月24日,在南京大學幼兒園升旗儀式上,沈學善為孩子們伴奏、高唱《歌唱祖國》。

  我們夫妻兩個,老伴88了,身體不好,現在也在養(yǎng)老院。我認為在健康的基礎上,心態(tài)要好,要有自己忘我的愛好。我認為學好一個東西,興趣、愛好是第一位的。我們好多南京大學的老同志到老年大學就很快樂,為什么?他要學,所以興趣很重要的,第二是要有愛好。第三,健康的生活方式。

  關于養(yǎng)老問題,現在我們國家是未富先老,過去活到五六十歲已經可以了,現在七八十歲、八九十歲有的是,這讓五六十歲的子女負擔不了,而且獨生子女一管就管4個老人,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做了這么多,也得到了很多,我給人家快樂,同時自己也得到快樂,我給人家愛,人家也給我愛。而且我看到有一些病人與病魔斗爭,對我都很有啟發(fā)。有些患者、家屬知道我彈琴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們鼓勵我、理解我、支持我、愛護我,所以我也得到了很多。

  世界不可全完滿,萬事只求半稱心。我也有困難。但我要感謝人民,人民培養(yǎng)了我,人民最后讓我平安退休,生活能夠很安穩(wěn)。我自己人生當中最高興、最快活的是兩個時期,一個是在北京工作期間,參與的重大活動多,見識多。另外一個是在南京大學教書,特別是退休以后的生活,沒什么負擔,時間自由。

  我感覺自己現在這么健康,鋼琴很重要,憂悶的時候彈一下琴。我從來不吃保健品的,保健品最好的就是心態(tài)好。

  【歷史現場】

2013年2月10日,沈辰夫婦為紅日養(yǎng)老院老人演唱。父親沈學善在旁為他們伴奏。.jpg

? ? ?2013年2月10日,沈辰夫婦為紅日養(yǎng)老院老人演唱。父親沈學善在旁為他們伴奏。

  2013年2月10日,沈學善兒子兒媳來到南京紅日養(yǎng)老院為老人們演唱。沈學善在旁用鋼琴為他們伴奏。那一年,沈學善81歲。南京泰康養(yǎng)老社區(qū)開幕時,銀發(fā)童顏的沈學善老人,依然興致勃勃地為老人們獻上一曲。

2021年6月,南京鼓樓醫(yī)院職工舉辦音樂會,慶祝建黨100年。.jpg

 ? ? ?2021年6月,南京鼓樓醫(yī)院職工舉辦音樂會,慶祝建黨100年。沈學善與大家同聲高歌。

  當白發(fā)蒼蒼的沈學善以一名鋼琴志愿者出現在鼓樓醫(yī)院鋼琴廳時,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韓星臣、江蘇省社科院原黨委書記徐?;瑫r在鼓樓醫(yī)院住院。兩位老領導熱情地與沈學善交談,稱贊一位歷史學老教授以鋼琴彈奏新曲,奉獻公益。

  2020年7月,沈學善在家人陪同下,來到南京紅十字會捐獻遺體辦公室登記,自愿在去世后把遺體捐獻給南京大學醫(yī)學院用于教學。

  【采集時間】2025年5月28日、6月4日

  【采集地點】南京龍江月光廣場、南京鼓樓醫(yī)院

  【采集整理】南京智薈康養(yǎng)研究院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