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
“常到百姓中間走走,其樂融融”
10月12日,星期六。一早趕到海門常樂鎮(zhèn)采訪,黨委書記顧闖不在機關。鎮(zhèn)上的同志說,顧書記有個習慣,一般每天到辦公室之前,都要到村里走一走,今天可能又在現(xiàn)場處理什么事情了。
顧闖來了。胸前的黨徽特別鮮亮,辦公室墻上的“百姓常樂”四個字很是醒目。他說,鄉(xiāng)村振興,眼前要做的事情很多。常樂是先賢張謇故里,全國文明鄉(xiāng)鎮(zhèn),“在常樂工作7年多,最大的感受就是,常到百姓中間走走,其樂融融。鄉(xiāng)鎮(zhèn)干部只有不斷到群眾中去,奔著問題沉下去,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群眾滿意率越高,我們的工作就會越順暢。”
干部沉下去,問題解決掉
常樂鎮(zhèn)機關每個干部都有一頂草編凉帽,“戴在頭上、放在家里,都是一種提醒”。這是鎮(zhèn)上在構建“微訪”機制中送給全體機關人員的一個“禮物”。要求領導“領”訪、干部“駐”訪、民情夜訪,讓干部沉下去,把民心聚起來。
干部“駐”訪。130多名機關干部進村組網格,每個干部每月必須走訪聯(lián)系5戶人家、10位村民,每人辦一件實事或解一樁積案。在張謇故里小鎮(zhèn)項目推進過程中,搬遷工作負責人袁鵬飛帶領團隊起早貪黑,到搬遷戶家里宣傳政策、釋疑解惑,協(xié)調各方力量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從2018年6月啟動搬遷以來, 187個搬遷戶目前已有183戶完成。“他們10多次上門做工作,處處為我們著想,看到他們這么辛苦,我都不好意思不簽約了。”搬遷戶施啟祥說。
民情夜訪。鎮(zhèn)機關干部每月至少到所聯(lián)系的村夜訪5至10個農戶,了解需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頤生村村民金某和邵某是鄰居,2018年8月的一天夜里,邵家拴養(yǎng)的狗掙脫鏈條竄進金家的飼養(yǎng)棚,咬死咬傷雞鴨20多只,兩家為此發(fā)生爭吵。夜訪的機關干部得知后,召集雙方現(xiàn)場調解,最終雙方各讓一步和解。
2018年以來,常樂鎮(zhèn)機關干部共走訪12607戶,幫助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456件。
群眾上門來,帶著滿意走
借助社會力量微距離化解信訪難題和矛盾糾紛,是常樂鎮(zhèn)抓好鄉(xiāng)村治理的一項創(chuàng)新舉措。
一些到鎮(zhèn)政府反映情況的人,特別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常常不知道自己的問題該找誰。鎮(zhèn)上專門在傳達室邊上設了一個接待中心——“百姓之家”,由鎮(zhèn)機關干部輪流值班。老百姓來了,可以坐下來,洗把臉、喝杯茶,說說心里話。2018年上半年,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因涉及土地承包權、土地權屬爭議、戶口遷進遷出等問題,引發(fā)群眾不少疑問。“百姓之家”了解群眾訴求后,及時運用鎮(zhèn)上的“微信訪”平臺, 第一時間釋疑解惑,把很有可能引發(fā)的信訪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
以信訪辦老書記楊立娟命名,由年輕干部、大學生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組成的“楊大姐工作室”,很有暖心的氛圍。往往有人急吼吼地到這里來,工作人員一聲問候、一杯茶水,就把怒氣、怨氣化解了一大半。多數(shù)時候,他們通過拉家常的方式,就把張家長李家短的“雞毛蒜皮”事情調處好了。
2018年3月的一天,常樂小學二年級學生嚴某和劉某在課間相互追逐,嚴某右手腕骨折,雙方家長為醫(yī)藥費賠償問題產生矛盾。楊立娟受理此糾紛后,把校方和雙方家長喊到一起會商,雙方家長達成一致意見。
常樂鎮(zhèn)在村居社區(qū)建有“支書達理·以理說理工作室”,由50多位退下來的老支書輪班,讓很多信訪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在社區(qū)、化解在鎮(zhèn)內。2018年以來,老支書直接參與或間接協(xié)助民事調解案件66起,調解成功率達100%,還順勢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
“黨建小場心”,服務聚民心
海門農家門口一般都有一塊場地,既是一家人的戶外活動空間,也是晾曬農作物的場所,俗稱“小場心”。常樂鎮(zhèn)以此為載體,在幾個農家中間建立“黨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取名“黨建小場心”。
每個“黨建小場心”,除了配備桌椅、電視等,還布置了黨旗、入黨誓詞等,由有一定威望的老黨員出任“掌門人”。
我們來到官公河村的倪亞玉家,在小樓底層的客廳里看到,里邊的書架上放有黨建書刊。倪亞玉指著墻上“亞玉小組(鄰里)互助合作社聯(lián)絡圖”說:“我聯(lián)絡31戶人家,不定期組織黨員群眾參加學習交流、議事議政、志愿服務等活動。”
官公河村建立“紅河微家黨建小場心”兩年來,全村無一起矛盾上交。村黨總支書記許慶峰說,他們村干部幾乎每天到小場心報到,經常組織村民開展“家風家訓我來曬”等活動,宣傳倡導“反對鋪張浪費、推行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村風。
夜幕初降,中南村3組老黨員黃晞祖的農家小院熱鬧起來,左鄰右舍陸續(xù)趕來。黃晞祖說:“我這里不固定時間,不固定主題, 拉家常、看黨建頻道,黨的聲音就傳播開來了。”
這里是常樂鎮(zhèn)首家“黨建小場心”。黃晞祖是在村里任職多年的老書記, 自費添置了簡易長條座椅,可以滿足二三十人同時學習交流。
目前,常樂鎮(zhèn)已建成“黨建小場心”9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