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祈福五彩繩、制作“粽子”香囊、DIY艾草花束……端午節(jié)當天,太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nèi),市民游客“沉浸式”體驗各種民俗活動,領略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面向群眾開展理論宣講、主題教育、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近年來,太倉全力構建“四級體系、五大平臺、四級志愿服務隊”組織架構,拓展線上、線下兩個空間,全面暢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太倉路徑”被賦予新內(nèi)涵。錨定身邊的文明實踐圈,太倉將繼續(xù)全面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健全各項管理制度,配備訓練有素的服務隊伍,實施各具特色的服務項目,把文明實踐陣地打造為宣傳科學理論、培育文明新風的“紅色殿堂”。
筑牢陣地
實施“十百千萬”提升工程
太倉市圖書館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里,紅色書屋、“學習強國”閱享空間、“學客空間”等區(qū)域擺放著各種書籍讀物。“市民可以在這里閱讀,開展演講賽、討論會、辯論賽等,我們還會定期舉辦道德講堂、歷史講座等。”太倉市圖書館副館長趙書苑介紹。
通過全面梳理盤活文博場館、景區(qū)景點、村(社區(qū))公共文化設施等資源,太倉實施“十百千萬”提升工程,構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四級陣地體系,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10個,文明實踐站155個,文明實踐點1046個,掛牌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50個。
十個綜合實踐陣地集理論宣講等五大功能于一體;百個特色實踐站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村(社區(qū))級活動品牌;千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遍及城鄉(xiāng)街角,實現(xiàn)為民服務“零距離”;萬個文明實踐帶頭人涵蓋百姓名嘴、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網(wǎng)絡達人等,激發(fā)全社會志愿服務潛能……
層次分明、覆蓋廣泛、各具特色的四級文明實踐陣地組成了脈絡清晰的太倉“文明實踐地圖”,構筑起市民“家門口的精神家園”。
太倉的文明實踐陣地不僅建在“家門口”,還直達“指尖上”。
整合120多個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移動客戶端等各類新媒體平臺資源,形成文明實踐網(wǎng)絡矩陣;文明實踐帶頭人定期錄制“指尖微課堂”,建立萬堂“文明實踐微課庫”,24小時“不打烊”在各網(wǎng)絡平臺刊播;結合“i太倉”網(wǎng)絡文明建設,在重要時間節(jié)點打造“太倉有禮”“夢想接力”“婁城有你”等具有太倉特色的文明實踐指尖活動庫……
從社區(qū)到鄉(xiāng)村,從線上到線下,隨著“十百千萬”提升工程的推進,一張覆蓋廣泛、方便群眾、服務精準的文明實踐陣地網(wǎng)絡逐漸成型,一個資源豐富、互聯(lián)互通、便捷高效的全時空文明實踐圈日趨完善。
建強隊伍
打造950個8+N類專業(yè)志愿服務隊
去年,太倉市科技志愿服務大隊獲評中國科協(xié)2021年度科技志愿服務隊先進典型。該服務隊下設12支志愿服務隊,共有科技志愿者2000多名,累計開展科技志愿服務8000多項,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的重要力量之一。
廣大志愿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力軍,建設好志愿服務隊伍,凝聚起志愿者的磅礴合力,文明實踐才能生根發(fā)芽。
整合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志愿服務力量,太倉建強理論政策宣講、醫(yī)療健身、科學普及等8+N類專業(yè)志愿服務隊伍共950個,注冊志愿者達29萬人。同時打造閱讀推廣、心理疏導、應急救援等特色志愿服務隊。
推廣文明積分驛站,錄制方言說唱推廣婚喪新風,制定紅白事費用參照標準……在城廂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本地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道德模范組成“鄉(xiāng)風文明督導隊”,以身邊人說身邊事的方式,發(fā)揮典型示范和道德引領作用,倡導移風易俗。
群眾在哪兒,文明實踐就要延伸到哪兒,志愿服務隊伍就建在哪兒。以“百村鄉(xiāng)風文明崗”“金鄉(xiāng)鄰”志愿服務隊為基礎,太倉充分吸收“五老”“鄉(xiāng)賢”“舞媽舞爸”等群體帶頭人力量,組建群眾身邊的志愿服務隊伍,動員群眾就近就便參與互助式志愿服務,讓城市各個角落都散發(fā)出文明氣息。
為提高志愿服務隊伍的水平和能力,太倉實施“V+”志愿者實訓項目,對文明實踐骨干、優(yōu)秀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進行培訓輪訓,已經(jīng)組織開展各類培訓活動45場次。
同時,建立“互聯(lián)網(wǎng)+志愿服務”“社工+志工”新模式,充分運用云平臺調(diào)度指揮作用,實現(xiàn)對志愿者招募、培訓、管理、交流、激勵、保障等全方位信息化管理。
擦亮品牌
“點單”+“菜單”送上文明實踐“大餐”
培育宣傳宣講載體30余個,制作理論短音視頻150余個,定制40余套本土化課程,每年組織宣講7000余場次,覆蓋群眾50余萬人……
近年來,依托各級文明實踐陣地開展“理論飛燕”進萬家項目,太倉不斷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全面營造“百花齊放”的理論學習宣傳良好氛圍。
文明實踐陣地要發(fā)揮作用,關鍵在于持續(xù)性的活動。以志愿服務為主要服務形式,太倉發(fā)揮市、鎮(zhèn)、村三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作用,廣泛開展理論和形勢政策宣講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組織常態(tài)化群眾性志愿服務活動。目前已累計發(fā)布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64648場次,服務106.45萬人次。
群眾需要什么,志愿服務就提供什么。通過入戶走訪、交流懇談、問卷調(diào)查、微信留言等形式,了解群眾最想學的理論、最需要的服務、最急迫的困難,健全供需對接,精準設計服務項目,形成點單服務模式,提供“點對點”“一對一”的服務,每年發(fā)布服務清單1000多個。
“群眾點單”模式提供“一對一”服務的同時,太倉各文明實踐陣地還推出“固定菜單”,打造志愿服務“招牌菜”,為老百姓量身定制新時代文明實踐“大餐”。
根據(jù)年、月等不同周期,各文明實踐陣地設置固定活動,設計接地氣、有活力的文明實踐課程。結合農(nóng)時季節(jié)、婚嫁慶典、逢年過節(jié)、文化活動等重要節(jié)點,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項目。每季度開展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文明實踐集中志愿服務,打造“你點我講”科普大講堂、“新時空·家力量”教育服務、“醫(yī)心為民”健康服務、“夢想接力”微心愿圓夢行動等一批品牌活動。
“理論飛燕”進萬家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項目獲第五屆江蘇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金獎;文明實踐中心“鄉(xiāng)音收音機”項目、牌樓社區(qū)文明實踐站“鄉(xiāng)村廣播站”、雅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明公益金”特色做法入編江蘇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實務手冊》……一批批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品牌不斷涌現(xiàn),太倉文明實踐的“金字招牌”越發(fā)閃亮。(顧志敏 周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