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捐款萬元 小善大愛獲贊
保潔員朱志翔全票入圍首屆“南京慈善獎”候選名單
南報網(wǎng)訊 (記者 馬道軍)10月11日,首屆“南京慈善獎”評選進入公示時間。115個單位、個人和慈善項目進入候選名單。其中,江寧區(qū)東山步行街一處公廁的保潔員朱志翔因每年捐款上萬元、堅持12年而入圍。
記者了解到,朱志翔從2005年接管東山步行街一處公廁后,就主動給自己定下了每年捐款萬元的“任務”。
“我擺過地攤,在磚瓦廠、剪刀廠做過銷售,干過司儀,還在主城經(jīng)營過小吃攤點。2005年父親病重,我和妹妹代替他,做了廁所保潔員,也方便照顧老人。”朱志翔說,目前,他一個月的收入有2000多元。
就是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朱志翔一直堅持愛心捐贈,而且一做就是12年,僅是通過各大媒體捐贈的,就已經(jīng)有十余萬元了。
“給白血病患兒捐款12000元”“給困難家庭孩子上學捐款5000元”“定向幫助家鄉(xiāng)一名困難孩子每年5000元”……翻看朱志翔的愛心“賬本”,一筆筆愛心捐款清清楚楚。捐贈對象主要是困難家庭孩子和生病兒童。
“看著這些孩子生活不易,就希望能幫助他們。”朱志翔說,他老家在江寧陸郎,母親在他12歲的時候因為胃癌去世。父親帶著他和妹妹討生活,什么苦、什么罪都遭過,如果沒有好心人的幫助,也就沒有現(xiàn)在的生活。
朱志翔的善舉,起初有不少人誤解,但十多年堅持下來,他用行動感動了周圍的人。
“老朱把幫助困難群體、扶危濟困當做一種使命、一種責任。錢省下來去做善事,值得大家學習!”在江寧東山步行街,周圍居民談到朱志翔時都豎起大拇指。
江寧區(qū)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說,每年捐款上萬元,這樣的善舉在慈善個人捐款中是不多見的,“我們每次都建議朱志翔少捐點,讓自己的日子過好些,他總是擺擺手說盡點心意。”
“這次納入初評的名單中,超過半數(shù)是普通老百姓,像朱志翔,一名普通的保潔員,12年來每年捐款上萬元,堅持做慈善,這樣的小善大愛,充分說明了南京的平民慈善已漸入人心,值得向全社會弘揚。所以評委們?nèi)蓖ㄟ^,將他列入候選對象名單。”南京大學河仁社會慈善學院常務副院長、首屆“南京慈善獎”評委陳友華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