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警熱心相助,在警務(wù)平臺上“大海撈針”
“失聯(lián)”20多年后,表兄弟終于團圓
兄弟倆給吳敬財送上錦旗?警方供圖
“我真沒想到還能找到哥哥,雖然姑姑不在了,但這也算了了爺爺?shù)男脑浮N姨貏e感謝吳警官的幫助,他讓我們兄弟團了圓。”昨日,華夏告訴記者。
多次試圖尋找姑姑未果
今年8月19日晚6點多,正在鼓樓公安分局寧海路派出所前臺值班的民警吳敬財接到了一個求助電話。對方說想尋找失散20多年的姑姑,姑姑以前住在寧夏路一帶,想讓民警幫忙查詢。
“這涉及個人隱私,只憑一個電話我怎么能確定他說的真實性呢?所以我讓他方便的話到派出所來,我得先核實他的身份信息。”吳敬財告訴記者,大約半個小時后,小伙子華夏就趕到了派出所。
華夏說,他一家人祖籍江蘇常熟,后來因為爺爺支邊,全家遷居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1962年因為生活困難,在南京的叔爺爺?shù)呐畠罕凰偷搅宋壹壹酿B(yǎng)。這一住就是四五年,兩家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后來姑姑回到南京,兩家人依然保持著斷斷續(xù)續(xù)的聯(lián)系,1989年,姑姑還帶著自己的兒子王華回到呼和浩特探親。”
“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已經(jīng)記事的我跟著爸爸來過一次南京看望姑姑。這之后不知為什么就斷了聯(lián)系,再也沒有姑姑一家的音信了。”華夏告訴吳敬財,他在成長中多次聽到父母提及當年的很多事情,而每次父親總是在嘆息中結(jié)束回憶,這也成了今年已經(jīng)95歲的爺爺?shù)囊粋€心結(jié),“我曾經(jīng)多次試圖尋找過,還因此特地選擇來南京上大學。雖然不知道姑姑在哪里,但因為知道姑姑在這個城市,一個人背井離鄉(xiāng)求學的孤獨感也能沖淡一些。”如今已經(jīng)研究生畢業(yè)的華夏依然選擇留在南京工作,原因之一,就是這個未完成的心愿。
民警查詢發(fā)現(xiàn)老人已去世
“今天周末休息,我就又來到寧夏路,想看看有沒有什么線索,但老房子早就變了樣,也問不到什么有價值的信息。突然一抬頭看到一個警察人形牌,門衛(wèi)說是這一帶的社區(qū)民警,上面有電話。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撥通了電話,這才來到了寧海路派出所。”華夏說。
聽完了華夏的經(jīng)歷,吳敬財立刻開始為他在警務(wù)平臺上搜索。根據(jù)華夏提供的相關(guān)信息,很快他就查詢到了,可惜華夏要尋找的姑姑已經(jīng)于2013年去世了,姑父也于2010年去世。聽到這個消息后,華夏當即趴在派出所的前臺泣不成聲。在民警的安慰下,好半天華夏才緩過勁來:“吳警官,我姑姑還有一個兒子叫王華,你能幫我找找嗎?”
吳敬財答應(yīng)下來,但查詢王華的過程卻并不順利。華夏只知道哥哥是上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具體年月不知道,而這個名字太常見,南京有100多個,而且后來才知道他哥哥改過名字(王華已于1997年更名為王樺,為便于表述,下文中依然稱為“王華”),所以吳敬財挨個篩選找了兩個小時,才找到一個可能性較大的人選。
兄弟20多年后重聚相擁而泣
當吳敬財撥通王華的電話時,沒想到卻被他當成了詐騙分子。
“晚上8點多,我陪老婆孩子在堂子街吃飯,環(huán)境嘈雜,發(fā)現(xiàn)有一個5分鐘前的未接電話,我就回了過去。接電話的人說他是寧海路派出所的吳警官,有個親戚找我,幾十年沒有見,我當時想這分明是騙子的套路嘛,下面肯定又按照某某劇情繼續(xù)發(fā)展。接著,吳警官說,他讓那個親戚來跟我說話,然后一個小伙子的聲音傳了出來:‘哥,我總算找到你了。’我愣住了,理智讓我選擇繼續(xù)聽下去……”王華在微信朋友圈里詳細記錄下了當天晚上的心路歷程。
通過電話里華夏的描述,王華依稀想起了這個弟弟。“1989年,我跟我媽去內(nèi)蒙古的時候見過一次,那年我8歲,華夏才1歲。”對于媽媽和內(nèi)蒙古舅舅一家的這段感情,王華也是時常聽母親掛在嘴邊??伤麤]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舅舅一家居然還在尋找和牽掛著他們一家。
很快,王華就趕到了寧海路派出所。這對相差7歲的兄弟在28年后再次重聚,相擁而泣。兄弟倆離開派出所之前,再三對吳敬財表示了感謝。
王華在朋友圈里寫道:“我和我弟的戶籍都不在寧海路派出所,我家只是10多年前曾在寧夏路居住過,可早就搬家了。如果吳警官按照管轄權(quán)把這事敷衍推掉也是無可厚非的,可對我們兩家人來說,卻是天大的不同。我弟不知道還要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多久,才能在舉目無親的南京城找到他追尋已久的那份歸屬感,而我也不知道還要多久,才會知道在遙遠的內(nèi)蒙古還有我的血親在牽掛著我。這對我們兩個人的人生都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我是從事教育工作的,這件事之后我也會把更多溫暖的人情味的東西融入我的工作。”
本報通訊員 鼓公宣 趙柏戀茹
本報記者 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