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來電?“最高法”通緝令?
三通陌生電話 他被騙走近40萬
“公安局”來電,稱涉嫌200多萬元詐騙案,“最高法”還有相關通緝令。這是冒充公檢法騙局中的老套橋段,但江蘇無錫的闞先生還是中招,在三通陌生電話的忽悠下,賬戶上近40萬元被轉走。江蘇省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以下簡稱“省反詐騙中心”)提醒廣大市民,請牢記公檢法部門不會通過電話辦案,更絕不會要求當事人匯款。
【警情快報】被“公安局”“最高法”嚇住,近40萬打水漂
今年7月7日上午8點左右,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的闞先生突然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農業(yè)銀行無錫分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員王某,稱闞先生今年4月6日,在江西南昌辦理了一張農業(yè)銀行信用卡并透支消費16520元錢。闞先生的第一反應就是否認,因為他從來沒有去過南昌。對此,王某表示可能是有人冒用了闞先生的身份信息,必須要通過警方來解決此事。
隨后,對方很貼心地將電話轉到了南昌市公安局,一名自稱姓夏的警官接待了闞先生。其在了解相關情況后表示,闞先生已經涉嫌一起全國性的涉案價值200多萬元的詐騙案。本來只是被冒用信息辦理信用卡,現在卻變成了涉案,闞先生聽得頭上冷汗直冒,連連表示肯定是搞錯了。
但“夏警官”隨即說出了闞先生的身份信息,表示案件中的嫌疑人便是闞先生。在闞先生的一再否認下,“夏警官”表示,如果闞先生想證明自己和案件無關,有一個辦法,但需要闞先生提供其名下所有銀行存款的信息,供警方核查。
之后,電話又轉接到“南昌市公安局辦案隊長白警官”處,在“白警官”的指揮下,闞先生將自己所有的存款匯集到一張銀行卡上。
之后,“白警官”又指揮闞先生操作電腦,并讓其打開了一個“最高人民法院”的網站,上面有闞先生的“通緝令”。
先是“公安局”,再是“最高法”,闞先生早被嚇破了膽,只想著盡快自證清白。
在“白警官”指揮下,闞先生點擊了網站上的“殺毒”軟件,并將自己收到的銀行短信驗證碼告訴了對方。之后,其卡上被連續(xù)轉賬8筆,共計397959元。“白警官”聲稱這些錢核查后會返還,但事后闞先生便無法再聯系上對方,這才意識到被騙。
【騙術揭秘】冒充公檢法騙局核心是“恐嚇”
“闞先生遭遇的是最傳統(tǒng)的冒充公檢法騙局。”省反詐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類騙局中,不法分子先從網絡購買、竊取大量個人真實信息,然后至少派出2-3人扮演政府工作人員,使用改號軟件向目標撥打電話,逐步騙取信任,讓其轉賬、匯款至“安全賬戶”等,最后還有專人取錢。“從闞先生的遭遇看,騙子讓其點擊的所謂‘殺毒’軟件其實是木馬病毒,騙子通過該病毒就能遠程控制闞先生電腦,并在獲取銀行交易密碼和短信驗證碼后,將卡內錢款轉走。”上述負責人說。省反詐騙中心提示,冒充公檢法的詐騙手法盡管已經非常陳舊,但仍然屢試不爽,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騙子聲稱來自權威的公檢法部門,又編造出涉毒、洗黑錢等非常嚴重的刑事罪名,這些都足以讓普通老百姓在接到電話后手忙腳亂,喪失理智;二是這些騙子會多次轉接電話,讓“警官”“檢察官”輪番上陣,通過誘騙、恐嚇等手段,要求受害人向指定安全賬戶轉賬匯款,這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做法讓受害人處于高度驚恐狀態(tài)。“所以,此類騙局的核心就是恐嚇,只要你不被嚇住,往往就不會上當受騙。”上述負責人說。
【警方提醒】公檢法部門絕不會讓匯款
省反詐騙中心提醒廣大市民,要識破冒充公檢法騙局實際很簡單,只要牢牢記住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首先公檢法人員絕不會對違法犯罪行為通過電話進行調查辦理;其次公檢法機關絕不會讓公民個人自行上網查詢通緝令、逮捕證,更不會把通緝令、逮捕證等拍照后發(fā)到個人手機;最后,公檢法機關絕對不存在“安全賬戶”或“核查賬戶”,也絕不會電話通知公民轉賬匯款。同時,一句防騙口訣要記牢,自稱公安檢察院,通緝凍結都是騙!安全賬戶是陷阱,趕緊撥打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