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破獲QQ好友“偽裝者”系列詐騙案
涉案多省市 詐騙金額高達數百萬元
南報網訊 (通訊員 劉昱彤 陳歡 記者 朱靜)現如今網絡支付已成為廣大群眾一種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可是這種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也給了詐騙分子乘虛而入的機會,他們利用部分網民防范意識薄弱的特點,通過多種手法盜取網民的身份信息,通過短信、QQ、微信、電話等多種方式實施詐騙。近日,浦口公安分局追蹤40余天,成功搗毀一家族式電信詐騙團伙,一舉查獲兩處電信詐騙窩點,成功抓獲8名犯罪嫌疑人。現場繳獲電腦、手機等作案工具近40部、銀行卡20余張、贓車兩輛。經初查,該團伙涉嫌在浙江金華、江蘇鹽城等多省市作案5起,涉案金額高達數百萬元。
南京一公司被QQ好友“偽裝者”騙了20萬
今年9月,南京市浦口區(qū)某園林公司通過招標平臺對蘇州某綠化項目進行網上競標。競標開始前,為方便溝通和及時了解招投標進程,該園林公司安排招投標專員小吳和會計小張加入平臺發(fā)布的QQ討論群。然而讓小吳和小張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網絡詐騙分子也悄然混入了這個QQ討論群。由于招標QQ群屬于開放式信息發(fā)布群,招標平臺難以對入群人員的真實信息加以核實,于是詐騙分子便冒充競標人員在群內散布虛假信息和盜號軟件,而小吳和小張就被這群詐騙分子盯上了。犯罪分子盜號成功后,通過瀏覽小吳和小張的聊天記錄,發(fā)現二人是同事關系,于是將吳、張二人的好友關系互相刪除,另外安排兩名同伙將各自的QQ頭像、個性簽名等偽裝成小吳和小張的QQ號,然后用偽裝的QQ賬號分別將小吳和小張加為好友。這樣以來,犯罪分子就可以通過復制、轉述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覺的為吳、張二人“遞信”。吳、張二人萬萬沒想到跟自己聊天的并不是自己的QQ好友而是一個“偽裝者”。經過連續(xù)多天的試探摸底,9月27日,“偽裝者”冒充招投標專員小吳讓會計小張向廣州某公司賬號一次性匯款20萬元。小張未設防備,以為“偽裝者”就是小吳,當日安排公司出納向“偽裝者”指定的賬號匯款20萬元。
然而次日上午,當公司的項目經理到蘇州開標時才發(fā)現,20萬的投標保證金并沒有交,百思不得其解地小吳打電話詢問小張,二人經過詳細交流才發(fā)現都被QQ好友里的“偽裝者”給騙了。當二人再次查看QQ的時候,騙子早已將好友關系刪除,銷聲匿跡了。
浦口警方追蹤40余天 鎖定“偽裝者”們系家族式電信詐騙團伙
案件發(fā)生后,浦口公安分局高度重視,立即對該案開展破案攻堅工作。偵查組兵分兩路,一路對資金流向進行逆向偵查,一路對犯罪分子進行網上追查。通過偵查,民警發(fā)現這起案件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專業(yè)、老練且轉移資金迅速,應系專業(yè)的電信詐騙團伙所為。
通過多日對資金逆向偵查,辦案民警發(fā)現,犯罪分子在詐騙得手后,迅速將騙得的資金化整為零,把20萬元分成20余筆,通過網絡銀行將錢款轉匯到全國各地賬戶,接著犯罪分子又進行二次轉匯,于是這20萬元便像天女散花一般,迅速融入龐大的金融系統并與不斷流動的資金流相互混雜,這給案件的追查工作帶來了極大難度。
為了盡快破案,阻止這伙“偽裝者”們再次犯案且還受害人財產安全,專案組派出偵查員到各地銀行收集線索。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組偵查員成功發(fā)現了犯罪分子在銀行取款的畫面,并通過這一重要線索深挖發(fā)現了這伙犯罪嫌疑人來自廣西南寧,且迅速鎖定了犯罪分子的窩點。
隨后,辦案民警遠赴廣西南寧,在當地民警的配合下,經過多日的走訪、排查,民警發(fā)現該犯罪團伙內部組織嚴密,團伙成員分散在不同地方,每次作案都匯聚到不同的窩點,且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會安排一個專門的崗哨做掩護,外人很難靠近。
經過二十多天在當地的偵查和縝密部署,抓捕民警終于等到了所有犯罪成員匯集到某小區(qū)的兩處窩點。11月17號,抓捕民警在廣西南寧某小區(qū)兩處出租房內一舉將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現場繳獲電腦、手機等作案工具近40部、銀行卡20余張、贓車2輛。
經審訊,這伙“偽裝者”們對他們共同實施的電信詐騙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并交代他們全部來自廣西南寧某村,8人系同一家族的叔侄、堂兄弟和表兄弟關系。
多省市作案5起,詐騙金額高達數百萬元
后經辦案民警并案偵查發(fā)現該團伙利用QQ好友“偽裝者”這一手法電信詐騙了浙江金華、江蘇鹽城等多省市多名受害人,成功作案5起,涉案金額高達數百萬元。目前這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近兩年各種各樣的電信詐騙案件頻繁。辦案民警提醒廣大市民,預防電信詐騙,應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不輕信網絡、電話、信息等通訊方式那頭聯系人的身份,一定要親自求證其身份信息,嚴防“偽裝者”們。不透露自己或家人的身份、住址、通訊信息等資料。對于要求交定金、保證金、抵押金等一切匯款、轉賬的陌生短信、電話時,一定謹慎甄別,不可輕信。必要時遇到不能甄別真假的情況,可以向公安部門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