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了,做飯的年輕主婦越來越少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5成家庭男性做家務,女性負責教育
“怪了,做飯的沒一個年輕女人?。?rdquo;近日朋友圈內(nèi)轉(zhuǎn)發(fā)這樣一條消息,講的是家住某公寓的張阿姨周六晚6點在陽臺上手洗幾件衣裳,看到對面樓有7戶人家廚房的燈亮著。“我發(fā)現(xiàn),有兩個中年男人,兩個年輕男人,3個大媽在燒菜,反正沒有一個年輕女人。”這在老一輩人眼里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這條消息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記者通過問卷及走訪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41.6%的調(diào)查對象家庭是老公在做飯,僅25%的家庭是老婆做飯,其余則是老爸老媽做;男人做飯的原因中,33%的人選擇了另一半不會做;此外,5成的家庭中都是老公洗衣拖地干家務,老婆則負責教育,陪孩子學習。
85后、90后普遍要求對方會做飯
是否做家務不但影響已婚夫妻的生活,也是眾多年輕人談戀愛時的重要指標。此次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80后群體中6成要求對象會家務包括做飯,85后、90后全部選擇了是。“家庭是休息放松的地方,整潔、溫馨的氛圍會給人幸福感。”不少年輕人認為未來另一半可以不會修電器,但必須要會做飯、做家務,甚至有的人因為不能忍受戀人生活邋遢而分手。
26歲的小周和男友相戀,如今已有3年時間,并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也見過雙方父母。兩個月前,他們搬到出租房,可沒幾天矛盾便凸顯出來。“我和他都是獨生子女,燒菜、做飯都不會,我就買了菜譜照著做,但是總失敗,從來沒有成功過,甚至把鍋都燒煳了。他就會不愿意吃,費了這么大力氣做出的菜被他說得一無是處。”小周委屈地說。為了做飯這件事,小周和男朋友吵架甚至離家出走。
而令小周最不能容忍的是,男友處處找茬的同時,自己一點家務都不做,拖地洗衣這些他以前答應做的事情,往往是小周一催再催才會草草應付了事,她最不能忍受的是,男友連疊被子、洗襪子這些最基本的事情也懶得去做。近日,積壓已久的矛盾徹底爆發(fā),兩人因家務矛盾開始冷戰(zhàn)。
誰做家務比較多?90后家庭里不少是男性
此次調(diào)查顯示,75后、85后群體都是老公在家做飯,80后群體中4成是老公做,2成是老媽做。90后群體中,33%依賴老媽做飯,67%是老婆做。5成家庭是老公在做家務。在做家務的調(diào)查中,75后、80后、85后家庭則是老婆做家務居多,90后群體中75%都是老公做。
去年剛剛結(jié)婚的小宋告訴記者,家務大多數(shù)都是丈夫小李在做,因為小李結(jié)婚前就承諾家務自己全包。更難得的是,小宋的婆婆不但十分理解,而且支持兒子的做法,認為只要小兩口感情好,其他都不是事兒!此外,男人做飯的原因中,33%的人選擇了另一半不會做,另一半以獨生女占多數(shù)。
90后奶爸體諒老婆 主動育兒干家務
記者隨機調(diào)查了20對夫妻,其中13對因為干家務而吵過架,占到總?cè)藬?shù)的65%。此外,還有兩對表示,直接在父母家“蹭住”,不去考慮家務問題。而在問卷調(diào)查中,16.7%的調(diào)查對象經(jīng)常為家務發(fā)生爭執(zhí),50%的人偶爾爭執(zhí)。不過,因為各種原因雙方開始互相體諒。
剛剛生完孩子的韓女士告訴記者,由于平時上班挺忙,工作壓力也很大,她回家后就什么都不想干。但是老公工作也忙經(jīng)常不在家,偶爾在家了兩人總會因為誰家務干得多、誰去做飯誰去洗碗等瑣碎問題爭吵得面紅耳赤。“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誰都不干或者誰實在覺得屋子太亂,看不下去了就誰干。”韓女士告訴記者,平常都是我干,老公難得回家了應該他干。“不過最近家中添了小寶寶,老公開始自覺干家務了”,韓女士高興地說,“畢竟都是90后,都是獨生子女,看我生孩子辛苦,他現(xiàn)在主動做飯、洗碗,給寶寶喂奶換尿褲,值得表揚。”而韓女士的老公也體諒老婆一個人在家,自己經(jīng)常在外照顧不到而主動分擔家務。
結(jié)婚剛剛兩年的小楊抱怨自己從小被嬌生慣養(yǎng),連內(nèi)衣都不洗。結(jié)婚后,小楊不但要洗自己的衣服,還要幫老公洗,以后要是有了孩子,肯定會更累。小楊苦笑著說,男人婚前婚后的變化咋就這么大呢。記者通過采訪發(fā)現(xiàn),像小楊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但如何正確對待才是關(guān)鍵。夫妻倆應該相互體諒,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做家務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5成媽媽唱起育兒獨角戲
除了家務,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對孩子的教育及陪伴了,調(diào)查中5成家庭覺得該由老婆教育小孩。不過,90后群體里僅25%的市民選擇媽媽帶小孩陪孩子玩耍,5成90后覺得應該由爸爸陪伴。
市民唐女士的兒子今年7歲了,她就向記者抱怨,老公回家后做完家務,就玩手機,不管孩子作業(yè),也不陪孩子玩耍。“他要么在上班,要么就在應酬。即使能早點回家,也是吃完飯就躺在床上或者窩在沙發(fā)上玩手機。好不容易周末能帶孩子出去玩一下,他可能也不會全身心地投入陪孩子玩兒,一會兒電話一會兒微信的,要么就在瀏覽網(wǎng)頁。名義上是帶著孩子出來玩了,但是實際上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孩子身上。”而唐女士既要陪孩子做作業(yè),又要上興趣班,晚上還要陪孩子玩耍。唐女士的老公覺得撫養(yǎng)教育小孩子自己也插不上手,媽媽細膩,做事考慮細致,已經(jīng)照顧得無微不至了,自己好像沒什么能干的。不過,專家建議父親可以帶孩子玩,選擇室外場所,或是打球、游泳、跑步等運動。父親的參與,能夠讓孩子在進行更多運動的同時,鍛煉堅毅的品質(zhì)。爸爸可以讓孩子更加獨立、有敢于冒險的精神、更加具有探索精神、具備更優(yōu)秀的動手能力等等。
夫妻分工有利于家庭和諧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這句大家調(diào)侃時常提到的“戲言”,也在本次調(diào)查中被市民多次提起,在家庭中家務是否有明確分工一項中,41.7%的市民認為家務分工十分有必要,33.3%的市民認為夫妻應該共同承擔,25%的市民認為誰有時間誰做或者多做一點。“家庭本身帶有社會屬性,明確分工是社會屬性的重要體現(xiàn),這樣會避免很多矛盾。”市民胡先生表示。“老婆主要負責做飯買菜,我負責刷碗拖地,而洗衣服、疊被子、修家電我就順手做了,其實家務活無非就是這些。”楊先生表示,自己婚后便和老婆約法三章,在家務上明確分工很少為此吵架,并且偶爾幫助對方做些“分外”的家務還能增進夫妻感情。
對此,一位婚姻咨詢師認為,每個家庭的結(jié)構(gòu)不一樣,很難找到一個萬全的、適合所有家庭的法則,但總體來說家務分工更有利于家庭和諧,建議夫妻雙方根據(jù)各自工作性質(zhì)、生活特點,有分工地進行家務合作,在偶爾不能履行時,彼此互助還能增進溝通,使家庭生活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