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個新街口,北京也有個新街口。60多歲的外地游客第一次來到南京,聽到新街口這個地名后,以為是自己曾經(jīng)去過的北京的新街口,便稱要“故地重游”自行前往。結果,之后他就失蹤了。
外地游客“重游”新街口失了蹤
前不久,南京夫子廟派出所接到某旅行社女導游張某報警,稱自己旅游團里一個60多歲的老人走失了。據(jù)旅游團內(nèi)老人的家屬介紹,老人姓陳,是第一次到南京。然而,走失當天,陳老卻表示自己要“故地重游”。
民警進一步詢問發(fā)現(xiàn),老人所說的“故地”是新街口。隨后,民警通過監(jiān)控查找老人的行蹤。民警發(fā)現(xiàn),陳老曾換乘多輛公交車,但到了新街口附近后,便消失了蹤影。警方發(fā)布了尋人啟事,持續(xù)尋找,終于于老人走失的兩天后將其找回。
陳老還一臉迷惑,“想不到新街口變化這么大,幾年不來,整個重建了!”聽老人這么說,陳老的家人才意識到,他說的可能是北京的新街口。原來,數(shù)年前陳老曾去過北京的新街口,覺得那里不錯,所以念念不忘。這次到了南京后,老人一聽新街口,便以為是北京的新街口,所以想要故地重游,結果迷了路。在民警的解釋下,老人才意識到是自己找錯了地方,很是不好意思。
兩個岔路口 打車多繞半個南京城
“對于相同的地名,別說老人容易搞錯,不認路的人也很容易搞錯。”南京板倉派出所教導員賀鵬說,前不久他們就處理了一起因為將兩個地方搞混而引發(fā)的糾紛。
當天,板倉派出所接到外地游客小魯報警,稱打車遇上“宰客”。小魯告訴民警,他和朋友相約在岔路口見面,他便打了個車。結果,的哥先將他送到了江寧的岔路口,到了以后小魯沒找到朋友,這才得知南京還有一個岔路口在玄武大道。
“這么一繞,多走了半個南京城的路,我讓的哥退錢,他不肯。”小魯說。
涉事的哥也很委屈,他告訴民警,小魯上車說去岔路口,他還特意問了,是不是江寧那邊的岔路口。當時小魯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只聽朋友說,岔路口在一個部隊附近。“我一想,岔路口那里有解放軍理工學院的校區(qū),是部隊的,便去了。”的哥說。
“確實很巧,南京有兩個岔路口,而且附近都有部隊單位,的哥路線不熟,小魯又是外地人不了解情況,很容易搞錯。”賀鵬介紹,最終經(jīng)過調(diào)解,小魯和的哥都表示走錯路自身有一定原因,相關費用每人承擔一半。
警方提醒
警方表示,近年來隨著城市的擴張,不同地區(qū)相同的地名越來越多,很容易搞混。比如中山路,南京有,全國很多城市都有;像中山東路,南京有溧水也有。而周莊、新港等地名,在全國區(qū)域內(nèi)也是一抓一大把。警方提醒,為了不搞錯地方,說地名時,最好先說明所在城市、區(qū)縣。比如,蘇州周莊、南京新街口。搞清了大區(qū)域概念,一般就不會搞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