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步軒現場展刀工
“壹號土豬”董事長陳生
南報網訊(記者 徐智明)還記得當年賣豬肉的北大學子陸步軒、陳生嗎?那時他們備受民眾爭議,一度引發(fā)“從事賣豬肉是否浪費名校人才”的大討論,如今,兩人都成為該行業(yè)的佼佼者,負面的聲音也寥寥無幾。9月14日,兩人帶著自己的企業(yè)“壹號土豬”進駐南京,本網記者對兩人進行了采訪。
陸步軒,第一個賣豬肉出名的北大學子,他來自陜西長安縣的一個小農村,1985年他以高出本科線100多分的成績考取了北大中文系。畢業(yè)后為啥會選擇賣豬肉這一行,陸步軒微微皺眉說道,其實他最初也不愿意,或許就像他的著作《北大“屠夫”》封面寫的那句話一樣:“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踏綻腳,步步趕不上,最終為生活所迫,逼上梁山。”
陸步軒畢業(yè)后待過企業(yè),搞過裝修,開過小商店,但都遭遇了現實的沉重打擊。迫于生活,文弱書生陸步軒不得不操起豬肉刀開了肉店。2009年,他與陳生在廣州見面,談起豬肉話題,兩人共同感嘆好刀手難求,由此一拍即合決定開創(chuàng)“屠夫學校”專門教人操刀賣肉,陸步軒受邀成了陳生“壹號土豬”旗下屠夫學校的名譽校長,為其撰寫屠夫教材。
對于大學生畢業(yè)后去創(chuàng)業(yè),陸步軒連連擺手表示不贊同,他認為創(chuàng)業(yè)成功需要很多條件,如果有專利技術可以考慮去創(chuàng)業(yè),沒有的話,畢業(yè)生最好選擇“先就業(yè)再擇業(yè)”,增長閱歷,拓展人脈,積累資源,別急于去創(chuàng)業(yè)。
號稱“要把豬肉賣出北大水平”的廣東湛江人陳生,他的工作經歷相較陸步軒而言,顯得沒那么坎坷,他畢業(yè)于北大經濟系,1986年到湛江市委工作,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份不錯、體面的工作,但陳生認為這份按部就班的工作并不適合他,“每天工作做報告做得腦子都要被‘榨干’了,而且,一個月工資只有86元,坐個公交都不舍得”。正是不滿于現狀,陳生在眾人勸阻中依舊選擇了下海。
他最初經營領域涉及房地產、醋、飲料等,當時就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在2004年,他在無品牌的中國豬肉市場中發(fā)現了商機,他率先創(chuàng)立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開始經營“壹號土豬”,繼陸步軒之后成為第二個“北大豬肉佬”,他還花高薪招聘高學歷的人才來賣肉,之后由于缺刀手,他索性自己創(chuàng)辦“屠夫學校”并邀請陸步軒來培養(yǎng)操刀賣肉的人才。
壹號土豬連鎖店如今遍布廣東、上海、北京、天津、蘇州、杭州等地,隨著9月14日南京市場的打開,全國連鎖店已經超千家,而董事長陳生的身價早已超百億,談及成功的原因,他認為冒險精神不可或缺,其次是努力和天賦,“如果沒有當初辭職下海的勇氣,我也不會走到今天”,陳生說道。
職業(yè)無貴賤,北大學子賣豬肉的成功“逆襲”就像一部勵志劇,激勵人奮發(fā)前行,從陸步軒、陳生的人生軌跡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合適的職業(yè)道路,需要自己去摸索,摒棄世俗的眼光,為自己的道路付出心血,方能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