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報網訊(通訊員 棲文軒 記者 朱靜) 8月下旬,各大高校學生即將陸續(xù)報道。然而,每逢開學,不法分子常常利用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社會經驗不足實施詐騙,嚴重侵害了大學生的財產安全。棲霞警方25日發(fā)布去年同期仙林大學城地區(qū)高發(fā)詐騙案件,并詳解案件特點,希望大學生們提高警惕。
冒充“公檢法”詐騙
2015年9月3日9時至10時許,受害人張某在南京某大學仙林校區(qū)宿舍樓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市郵政銀行的工作人員,嫌疑人稱張某在銀行有3萬元貸款,并且懷疑張某的身份信息被泄露了,嫌疑人稱張某需要報警,并將張某的電話自動轉接到一個自稱是北京市東城公安局李寶運的警官處,嫌疑人在電話內核實張某的個人信息后,稱張某涉嫌一起張勇的詐騙案,稱現(xiàn)要對其的個人賬戶進行審查。
嫌疑人騙取張某的信任后,張某用支付寶向對方提供的賬戶內轉賬7700元,后發(fā)現(xiàn)被騙。
冒充老師詐騙
2015年9月6日17時許,受害人孫某在南京某學院內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受害人的韓非老師,稱現(xiàn)有事需要孫某幫忙充值話費,于是孫某往嫌疑人提供的電話內充值了300元的電話費。接著,嫌疑人又打來電話稱需要給領導送禮,現(xiàn)向受害人借款,并稱事后返還。然后孫某用網銀向對方提供的賬戶內轉賬2000元,后發(fā)現(xiàn)被騙,共計損失2300元。
網上兼職型詐騙
2015年9月10日18時許,受害人陳某在南京某學院內上網,看到嫌疑人在網上發(fā)布一條購買移動充值卡獲取傭金的招聘兼職信息。隨后陳某用QQ與嫌疑人取得聯(lián)系,嫌疑人稱陳某完成任務單后,再返還傭金及本金。接著,嫌疑人給陳某發(fā)來一條“鏈接”讓陳某按其操作,后陳某在該網站內用支付寶購買了2394元的移動充值卡。當陳某讓嫌疑人返還傭金及本金時,嫌疑人卻稱系統(tǒng)卡單無法返還。陳某共被騙走2394元。
淘寶退款型詐騙
2015年9月19日17時許,受害人陳某在南京某大學仙林校區(qū)內上網購物時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淘寶的客服人員,稱受害人在該網站購買的物品因系統(tǒng)問題現(xiàn)要退款給受害人。騙取受害人的信任后,嫌疑人用QQ給受害人發(fā)來一條“鏈接”讓受害人按其操作,后受害人在該網站內填寫了個人身份信息、銀行賬戶、手機號碼,并將收到的驗證碼填入,隨后受害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銀行賬戶內少了6200元,這才意識到被騙。
警方詳解案件特點
警方表示,這些案件的特點主要是:作案目標特定。嫌疑人利用不法渠道獲取受害人個人信息后,有意識地針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大一新生進行詐騙;作案人員固定:嫌疑人一般為南方口音,通常采用電話與受害人進行聯(lián)系,且電話號碼均為“+”“0086”、“177”“133”,這些號碼均非實名制登記,與常規(guī)客服電話號碼相結合,具有較強的迷惑性;作案時間集中,嫌疑人往往選擇在學生下課休息的時間段(通常在16時之后)進行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