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出臺
成年無業(yè)重度殘疾人可單獨立戶申請低保
南報網(wǎng)訊(記者 馬道軍 實習生 俞曉童)8月1日,我省出臺《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包括殘疾人就業(yè)增收、托底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普及和社會關愛在內的“四大工程”,涉及就業(yè)、教育、醫(yī)療、住房、社會關愛等多個方面,并明確了24項“惠殘”重點任務分工及時間表。
據(jù)了解,我省有479.3萬殘疾人,涉及全省五分之一的家庭,是一個數(shù)量多、影響大、特別需要關心和幫助的特殊社會群體。
今天(8月11日),省政府專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對《實施意見》進行解讀。
成年無業(yè)重度殘疾人有了低保保障
近年來,我省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取得了一定成就,殘疾人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但同時,全省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和殘疾人小康實現(xiàn)程度與全省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
“去年,我省人均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殘疾人約為21.8萬人,有正式就業(yè)條件的城鄉(xiāng)殘疾人實際就業(yè)率與社會平均水平相差較大,有近17萬名成年無業(yè)殘疾人沒有享受救助和補貼。”省殘聯(lián)理事長高曉平介紹, 從精準扶貧角度考慮,這些殘疾人將是幫扶的重點人群。
按照《實施意見》,從今年開始,我省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yǎng)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yè)重度殘疾人,經個人申請,可按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高曉平說,成年無業(yè)重度殘疾人多是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由于無法離開監(jiān)護人或沒有房產,只能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若有退休金等收入,就可能無法將其納入低保范圍。今后,對于這部分殘疾人,只要單獨申請低保,視其為單獨立戶,將其納入低保范圍,這等于對他們進行了一種兜底保障。
殘疾學生可享學前到大學全過程免費教育
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我省殘疾孩子上學基本不用花錢了,但在高中階段還在進行收費。
據(jù)了解,每年我省均由多名殘疾學生參加高考,絕大多數(shù)都考上了大學。未來,隨著我省教育支持政策的不斷完善,會有更多殘疾學生升入大學,他們的學費,對殘疾人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實施意見》在“重點任務分工”上明確表示,今后將義務教育從盲、聾、智障三類殘障擴大到所有殘障類別。逐步普及殘障兒童學前教育和殘障兒童高中階段教育,落實義務教育階段、高中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公用經費政策,讓殘疾學生從學前到大學全過程教育。
除了免費教育,《實施意見》還提出加大殘疾學生資助力度,比如落實學費、住宿費免除和優(yōu)先享受國家助學金等政策待遇,讓殘疾學生上學沒有后顧之憂。
今年新建500個“殘疾人之家”
《實施意見》還特別提出了建設基層“殘疾人之家”,發(fā)展殘疾人慈善事業(yè),開展志愿助殘服務,發(fā)展殘疾人服務產業(yè),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讓殘疾人享受到更多的社會關愛。
所謂“殘疾人之家”,就是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集輔助性就業(yè)、日間照料、康復訓練、技能培訓、文體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機構,滿足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殘疾人個性化服務需求。
根據(jù)《實施意見》進度安排,今年我省將新建500個“殘疾人之家”,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個性化服務需求。
此外,自2011年起,全省廣泛開展為貧困殘疾人家庭募集基本家用電器活動,共募集并捐贈2.9萬臺彩電、2.3萬臺洗衣機、1.5萬臺電飯煲和2.5萬臺收音機,惠及全省10.6萬貧困殘疾人家庭。
高曉平表示,沒有殘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是一項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希望在各有關部門的協(xié)調配合下,我省殘疾人工作能夠在未來更進一步,廣大殘疾人與全省人民一道共創(chuàng)共享全面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