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打濕衣裳,一元錢冷飲也不舍得吃
烈日下“板車哥”日行50多公里拾荒高溫下的勞動者
龔建勝頭頂毛巾拉板車。
高溫來襲,熱浪逼人。在南京卻有一群不起眼的人,他們拉著裝廢品的板車,走大街串小巷,為了生活,每天步行50多公里,幾十個小區(qū)拾荒,汗水打濕了他們的衣衫卻不言苦,因為他們都為一個夢想而努力:“養(yǎng)家糊口!”高溫天,南京晨報記者走近街頭拾荒為生的一位“板車哥”。
“板車哥”頭頂濕毛巾街頭拾荒
昨天中午,當?shù)乇頊囟冗_到40℃時,很多人開始在室內避暑,街頭道路上,烈日烤得路面熱氣騰騰。在南京南湖路,行人或打著傘或用手遮著臉,匆匆而過。來自安徽阜陽,今年50多歲的龔建勝,頭頂濕毛巾拉著一輛板車,執(zhí)著地在街頭每遇一只垃圾箱,低著頭、貓著腰地翻看著,將一些可回收廢品一一撿起。走到他身邊,就能看到汗水不停地從他的臉頰、額頭、后頸流下來。他抬頭時,臉上和脖子周圍滿是細細的汗珠,面部、手臂皮膚被曬得通紅。
冒高溫多跑一個小區(qū)能多賺點錢
中午時分,太陽熱辣辣的,曬得人渾身猶如針刺。因長時間“露天作業(yè)”,龔建勝看上去比一般人黑了許多,顴骨突出的臉頰上,閃著黑黝黝的光。他的拾荒板車“裝備”很“齊全”,車子的后座兩旁懸著兩只方形的用鐵絲編成的筐,筐邊上插著幾把大小不一的鐵夾。另一則吊著幾只經(jīng)改制的編織袋,用以放置不同的垃圾。
進入南京應天大街一老小區(qū),龔建勝忙不迭地開始撿垃圾箱內廢品:紙頭、塑料、金屬、玻璃……這些都能賣。“你一天要圍著小區(qū)的垃圾箱兜幾遍???”他答道,“這沒一定的,要看市民扔出的東西值不值錢。值錢的東西多,忙碌的時間就長一點,少的時侯,就把撿來的東西處理一下。”
龔建勝說,每天他要步行50多公里,上百個小區(qū),“我們大都進老舊小區(qū)‘淘金’,這樣的小區(qū)一般沒有物業(yè),可隨便進。”
“這車上是從茶南一帶小區(qū)撿來的廢品,賣不到幾個錢,可以賺一二十元。”龔建勝說,這幾年他和老鄉(xiāng)們都在南京靠撿廢品為生。“最近天熱,太辛苦了,尤其是在工地上拆墻掄大錘撿鋼筋時,真是揮汗如雨。不少干我們這一行的人吃不消,都不干了。”人們不喜歡大熱天,龔建勝卻很開心。“冒著高溫多跑一個小區(qū)就能多賺點錢。”他一邊說,一邊起身拉著板車繼續(xù)前進。
靠撿廢品養(yǎng)家一天收入僅百元
“你這樣撿一天能掙多少?”他笑了,“撿廢品能掙什么錢啊!混混唄,養(yǎng)家糊口!”龔建勝說,像現(xiàn)在這么熱的天,到處走的話太熱了,耗費體力,生意也不一定好,還不如待在某個地方“蹲點”實在,但這樣別說養(yǎng)家糊口了,連自己一個在南京也養(yǎng)不活,還要交房租。“現(xiàn)在這行越來越難干了,累人不說,掙的錢也很少,一天大概就百把塊錢,路程遠的話稍微多點。一天下來,多的話也就一百多元錢,少的話就二三十元錢,有時甚至十幾塊。”
龔建勝說,盡管天氣這么熱,但他連一塊一元錢冷飲也舍不得吃,渴了有隨身帶的白開水,說著自己拿起一瓶隨身帶的涼開水,“咕嘟咕嘟”連喝幾口。記者 盧斌 攝影報道
上曬下烤 鐵軌巡道工用汗水書寫艱辛
近日南京進入高溫“炙烤”期,昨日下午,記者實地走訪了高溫中奮戰(zhàn)在鐵軌上的鐵路巡道工,切身感受到了“巡熱”時烈日的炙烤。
鐵路巡道工就是在鐵路沿線用徒步的方式,仔細檢查線路質量,查看連接零件有無松動、異物侵線,是否有脹軌等跡象。昨日下午1點,記者來到上海鐵路局南京橋工段寧西工區(qū),跟隨一名叫王大財?shù)难驳拦?,走在鐵路上接受烈日炙烤,實地感受巡道工用汗水和堅守寫下的艱辛。
今年58歲的王大財,已經(jīng)在巡道工的崗位上干了整整25年。王大財承擔著寧西區(qū)域線路的巡查任務,因而巡熱檢查的任務尤為艱巨和繁重。王大財按照巡查圖安排,檢查在每天8時—17時進行,面對炎炎烈日,下午2點鋼軌最高溫度高達60攝氏度,加之烈日暴曬,軌枕和石碴也都發(fā)燙,巡查上曬下烤,如同在烤爐里一樣。
在距王大財4米開外擔任防護任務的防護員,手持防護設備認真摻望,當確定沒有來車時,王大財便上道對鐵路岔口等重點地段的軌向、高低進行檢查,每當來車時他便下道迎送列車。
王大財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巡道工,頭頂烈日,高溫,炙烤,用自己的汗水和堅守確保著大動脈的暢通無阻。25年來,在鐵道線上,他甘愿寂寞,風雨無阻,嚴寒酷暑,無怨無悔,即使還有兩年就退休了,他仍是兢兢業(yè)業(yè),讓列車運行能越來越安全。
烈日下,王大財和搭檔防護員,一前一后繼續(xù)沿線路前行,他倆身上的衣服都快濕透了,額頭上不停地往下滴汗,落在滾燙的鋼軌上,發(fā)出“嗤”的一聲,汗珠瞬間化成一團水汽,還仔細查看著伸向遠方的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