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一座依水而興的城市,橋,是最稀松平常的存在。僅以全長42公里的蘇州河為例,沿線共有三十多座橋。隨著沿河公共空間的貫通開放,市民們發(fā)現(xiàn):隨著各方智慧與力量的注入,原本用作道班房、停車場等的灰暗空間陸續(xù)變成了城市新地標……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一座“橋洞咖啡”也意外走紅,其場地空間正是在武寧路橋下。不少網友都對這樣的創(chuàng)意紛紛點贊,甚至邀請咖啡店來家附近的橋洞開設分店。
那么,橋洞咖啡館究竟有復制的可能嗎?遺憾的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座橋洞咖啡目前只能是一個孤單的存在,因為缺少身份證明,咖啡店始終處于試運行階段,未來向左還是向右發(fā)展,店主也有些迷茫。
當咖啡館遇上橋洞,該擦出怎樣的火花?走過了“大水漫灌”的上海,正在不斷地追求“精準滴灌”,如何將全市約3.2萬個橋洞空間利用好,或許能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回答好如何往深里求發(fā)展的問題。
在橋洞下,邂逅一家咖啡館
沿著蘇州河北側岸線,從武寧路橋的橋洞下穿行而過,你會發(fā)現(xiàn)一片融著暖意的木質空間,其中就有一座咖啡館。北邊兩間木屋以木質臺階相連,是咖啡館的室內場地。其中一間有柜臺、長桌,專門售賣咖啡。門口的黑板報上有一行詼諧的小字:“距離百年老店還有99年?!绷硪婚g更像一個會客廳,除了吧臺、壁爐、沙發(fā),還有一架灰色鋼琴。
南邊是一排可開放可閉合的空間,可以用來布展。
傍晚時分,記者走進咖啡館,一個高挑美麗的姑娘正在柜臺前忙碌。她是一名“無聲咖啡師”。見有顧客前來,她粲然一笑,拿起菜單和Pad,用手勢邀請點單,然后沖泡咖啡,動作如行云流水。
木屋墻上掛著充滿藝術氣息的攝影作品,桌邊放著書籍、植物和小擺件。兩位外國友人對坐聊天,一名穿校服的學生埋頭寫作業(yè)。白領模樣的女青年臨窗而坐,對著電腦碼字。
咖啡館雖小,卻時不時有活動舉辦。元宵節(jié)前,記者偶遇了一場小型音樂會。一名年輕女孩演奏完鋼琴曲,又用意大利語、蒙古語和達斡爾語演唱了歌曲。
這家咖啡館的出現(xiàn),為原本灰暗的橋洞空間帶來了溫暖和亮色。上海有7000多家咖啡館,可是開在橋洞下面的咖啡館,這也許是第一家。
去年夏天,蘇州河普陀段21公里岸線貫通時,設計了20余座水岸驛站??Х瑞^所屬的武寧路橋9號蘇河驛,是其中唯一利用橋下邊角空間建成的驛站。
咖啡館的主理人錢姐,是一名熟諳咖啡門道的發(fā)燒友:“你難道不想擁有一家咖啡店嗎?”去年夏天,朋友找到錢姐,希望她能把這家店管起來,錢姐的夢想就此成為現(xiàn)實。
咖啡館一般開在鬧市區(qū)人流密集處,為何選擇相對隱蔽的橋洞?聽到記者的提問,錢姐笑了:“別人都不信這里能行,所以我來試試。”
咖啡館有愛,也有故事
這是一間有愛的咖啡館。接待記者的無聲咖啡師叫小于,連她在內,店里先后來過7位無聲咖啡師,都是兼職。
原來,第一位無聲咖啡師洋洋與錢姐一見如故,陸續(xù)介紹了更多境遇相同的朋友。錢姐也被他們的認真和誠懇打動,有意將咖啡館作為特殊人群成長的舞臺。
每一位無聲咖啡師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在柜臺前展示認真工作的一面,有心與他們交流的人則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另一面。比如小于,她的另一重身份是舞蹈演員,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表演過《千手觀音》。
小于用紙筆告訴記者,她很喜歡在店里工作。在這里能感受到溫暖和友好,與顧客交流也沒有大礙,和錢姐更是相處得像一家人。
這樣一間咖啡館,不會把愛局限在小小一方。有心的小于會給環(huán)衛(wèi)工人、警察叔叔送上一杯咖啡,遞上暖心的紙條。來寫作業(yè)的中學生會幫店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門口的黑板報,是專程來拍攝橋下驛站的建筑攝影師楊敏自告奮勇畫的。店內陳列的照片,主要來自陳劍峰、黃新宇、姚璇三位攝影師。他們都和蘇州河有著不解之緣,從常來打卡的客人,變成了這片空間的合作攝影師。
咖啡館還在為更多人提供舞臺。元宵節(jié)前舉辦小型音樂會的,是來自內蒙古的高三女孩孟欣。學音樂的她偶然走進了這家咖啡館,看到鋼琴,忍不住坐下彈奏。盡興之時,她又引吭高歌,沒想到打動了旁觀的錢姐。
兩人約定,一周之后,在這里舉辦女孩人生的第一場專場音樂會。得到消息的顧客自發(fā)組建了微信群,將宣傳海報轉發(fā)出去。
演出當天,女孩向提供舞臺的咖啡館致謝,表示自己即將報考藝術院校,走上更大的舞臺。
而在錢姐看來,咖啡館就像一個社區(qū)會客廳,顧客是主角,演繹著一個又一個故事。
“一江一河”空間的開發(fā)利用,成了橋洞咖啡館誕生的契機。在周邊居民看來,有點像是一個奇跡。
居民強先生一直關注武寧路橋的變遷?!拔易⒁獾竭@座橋,是因為它與巴黎的亞歷山大三世橋很像,在蘇州河上的橋梁中別具風情,也與旁邊建筑上的法蘭西風情畫呼應。在橋洞里開咖啡館,我覺得很有意思?!?/p>
強先生的岳父在附近住了幾十年,更有感觸:“以前從橋洞下經過,只覺得陰暗潮濕,還有流浪漢露宿。沒想到有一天,這個地方會煥然一新,改變了大家對橋洞的印象?!?/p>
新生事物需要得到政策支持
記者了解到,上海正在探索土地復合利用、高質量發(fā)展,將橋下空間的微更新作為土地集約開發(fā)、激發(fā)新活力、縫合交通阻隔的創(chuàng)新方式??Х瑞^所在的木屋,本來是橋洞下的道班房。連接兩間木屋的臺階,其實是設計者精心設置的休閑看臺??磁_對面那片可以布展的空間,是藝術展廳,今年會舉辦一些藝術展覽。
咖啡館與展廳、臺階一起,組成了蘇河驛橋下空間,一場場充滿藝術氣息和創(chuàng)意的活動在此發(fā)生,吸引了顧客和周邊居民,讓橋下成為溫暖、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社區(qū)故事發(fā)生地?!澳切榈昀锾峁┱掌臄z影師,也有意來分享他們的更多作品,以及他們與蘇州河的故事?!卞X姐說。
咖啡館的經營者和顧客們,都希望這片溫馨的色彩能夠延續(xù)。但作為城市的邊角空間,這里沒有門牌號,也因此無法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只能以試運行狀態(tài)存在。記者了解到,這種政策空白帶來的難題,涉及多個管理部門。好在普陀區(qū)對新生事物給予了支持,允許橋洞咖啡館“先上路再考證”,以新的方式成長。
錢姐坦言,咖啡館試運營半年來,另一個難題是經營成本。為了確保咖啡品質,這里的全職咖啡師都有三年以上經驗。一個全職咖啡師和一個兼職無聲咖啡師一起搭班工作,是她理想中的經營狀態(tài)。然而,一杯咖啡的定價不過二十多元,每天數(shù)十杯的咖啡銷量,不足以覆蓋這樣的用人成本。“希望政府能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這樣也能更好地幫助無聲咖啡師成長?!卞X姐說。
她還有一個愿望,在店里或者門口放置一個報架,供顧客和路人掃碼買報。在國外,她曾看到,許多咖啡館都有報架,也很受顧客青睞,“很多人還保留著閱讀紙媒的習慣,我想為他們提供獲取報紙的便利?!?/p>
上海市人大代表厲明一直關注著“一江一河”貫通后沿線空間的利用情況。在他看來,將橋洞下的零碎空間做成驛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從售賣飲品的角度來說,雖然黃浦江、蘇州河沿線已經設置了一些自動售賣機,但有人服務的站點更有溫情,開一家咖啡店,無疑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選擇。他希望咖啡館的經營能夠延續(xù),也期待政府有關部門給予必要的支持。
至于設置報架和提供報紙售賣服務的想法,他認為,在不占路不占道、與周圍環(huán)境不違和的情況下,應當予以支持?!敖衲晟虾蓵陂g,我還呼吁過‘買報難’的問題。如果真能增設賣報點,也能給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方便。”厲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