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4海峽兩岸(泰州)梅蘭芳藝術文化周上,由三位臺灣青年與泰州青年教師共同創(chuàng)作的潮戲曲《戲說泰州》,受到現(xiàn)場觀眾好評。主創(chuàng)成員講述了臺灣青年與梅派京劇在泰州的美麗相遇,演繹了傳統(tǒng)戲曲與潮流文化的精彩碰撞。
遇見京劇的美妙緣分
今年4月,薛子翰、許晏碩2位臺灣青年隨臺灣高校參訪團來到梅蘭芳大師的故鄉(xiāng)江蘇泰州,與泰州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等高校師生開展人才座談、文化沙龍、文藝演出、文旅體驗等交流活動。兩位首次來泰州的臺灣青年參觀了梅蘭芳紀念館,近距離接觸了京劇文化,也與京劇和泰州結下了不解之緣。
特別難忘的是,交流團一行在參訪泰州學院校區(qū)時,適逢該校京劇老師茅華梅正在校園湖畔進行京劇教學,婉轉悠揚的曲調(diào)吸引了一行人駐足觀看。茅華梅老師得知來的是臺灣高校青年交流團時,熱情地與他們互動交流,并教授有關京劇身段。
《戲說泰州》作曲人、臺灣青年許晏碩是一位創(chuàng)作型網(wǎng)紅音樂達人。他回憶,在與茅老師交流中,交流團團長邱素蕙女士就介紹了團隊中幾位臺青的愛好和專長,并提出雙方可以合作將傳統(tǒng)京劇與潮流說唱做結合的設想。
《戲說泰州》創(chuàng)作團隊成員薛子翰表示,從在校園里巧遇茅老師,到文化周上成功演出,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非常美妙的緣分。
跨界組合的創(chuàng)新力作
出于對中華戲曲的共同喜好,3名臺灣小伙跨界主創(chuàng)《戲說泰州》。其中,作詞人臧泳榮是在讀博士,作曲人許晏碩在大陸的文化傳媒公司任職,MV制作人薛子翰已在大陸多領域嘗試創(chuàng)業(yè)。
先后五次來泰州交流的作詞人臧泳榮表示,戲曲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而說唱的節(jié)奏感、氛圍感則是當下年輕人喜歡的?!霸诘弥獙⒁e辦海峽兩岸(泰州)梅蘭芳藝術文化周后,我們決心把與泰州學院茅老師的約定落實,就希望通過引入RAP和HOOK等藝術形式,把年輕的風格融入這場盛大活動當中,也希望把我們對于中華戲曲文化、梅派藝術之鄉(xiāng)泰州的一個喜愛之情,融入我的歌詞中?!?/p>
《戲說泰州》創(chuàng)作組成員、泰州學院京劇教師茅華梅表示,雖然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過程會遇到一些小問題,她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融合的嘗試。
《戲說泰州》歌詞中寫道:“民族回憶文字信號傳遞;你我共同享受真實沖擊;泰州京劇傳承學習奧義;時代間隔許久再次感應”。臧泳榮表示,“戲曲與年輕人并不遙遠,我們就是要用年輕人喜愛的RAP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愿意靠近過來?!?/p>
致敬大師的兩岸共鳴
臧泳榮介紹,《戲說泰州》的歌詞,反映了臺灣青年通過戲曲走進泰州、走進京劇的真實心路歷程,表達了對兩岸年輕人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期許。其中有一整段,引用了梅蘭芳唱過的12個曲目名稱:《戰(zhàn)浦關》《岳家莊》《金針刺紅蟒》《法門寺》《彩樓配》《龍鳳呈祥》《甘露寺》《梅玉配》《槍挑穆天王》《孝感天》《三擊掌》《紅鬃烈馬》,是創(chuàng)作組從梅先生近200個曲目中精心選取的。時值梅蘭芳誕辰130周年,兩岸青年想用這種特別的方式,向經(jīng)典致敬,向大師致敬!
最早提出創(chuàng)作《戲說泰州》設想的臺灣淡江大學華東校友會會長邱素蕙女士介紹,“戲”就是京戲,“說”就是說唱,代表兩岸青年以海峽兩岸梅蘭芳藝術文化周為橋梁,在傳承與弘揚京劇藝術的道路上攜手合作、青春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