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下午好!”5月7日下午2時,李雨恒還沒進教室,患有孤獨癥的陽陽就大聲地與他打著招呼。周一下午是陽陽每周最喜歡的時段,因為這天會有他最期待的科學課。”
這門“特殊”的科學課是由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芳草社特教團開設(shè),距離正式開班已經(jīng)小一年了。而作為志愿者之一的中國科大學生李雨恒是孩子們的“任課老師”。“與他們接觸后,我發(fā)現(xiàn)他們與普通孩子一樣,心里對科學都充滿了渴望,希望他們在這個神奇的科學世界里,能有意外收獲!”
一個想法到一門課程,只花了不到2個月
“連基本算術(shù)都數(shù)不明白,為什么還要上科學課?”
去年年初,當一名中國科大志愿者們提出給這群孩子開設(shè)一門“體驗式科學課”的想法時,合肥天天向上兒童康復中心負責人鄭麗萍心里也曾有過類似不解,但與這群志愿者一番溝通后,她覺得可行。“給孩子們多些接觸,也許也能對未來生活有所改善。”
但其實,鄭麗萍決定和這群中國科大學生一起做這件事,也是有著自己的“私心”。
“中國科大是個科研氛圍濃厚的地方,我更希望能通過這個科學課項目吸引更多學生關(guān)注,提升他們對這個兒童群體的關(guān)注,或許未來有一天,就有一些人有能力來幫助孩子們更好融入社會,更好地生活。”
一拍即合后,這群中國科大志愿者們開了多次組會,還在寒暑假期間進行集體備課,確定一個學期上課的大致內(nèi)容和相關(guān)主題。“我們這個科技課團隊大概有17位同學,其中有8位同學負責授課。”李雨恒告訴記者,之所以有這么多同學參與,也是大家考慮到目前社會上缺少針對孤獨癥群體的科學課程,希望能為這群孩子們多做一點事情。“最大目標,肯定是想把這個特色項目做成熟,有機會能面向其他康復中心或者機構(gòu)推廣。”
去年3月初,科學課就在合肥天天向上兒童康復中心啟動了。去年10月,“科學課”頻率正式固定為每周一下午,上課內(nèi)容也以講述為輔,互動式體驗為主,期間,志愿者中還安排了專門攝像師,即將讀博二的中國科大學生周銳就是其中之一,他負責上課視頻錄制和后期內(nèi)容處理。“這時候,我覺得算是步入了‘正軌’。”
有干勁的志愿者讓孩子們愛上“科學課”
“這堂課,我們來認識什么是磁鐵。”教室里,李雨恒拿出一塊U型磁鐵,和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什么東西能被它吸住”的話題中,開始了當天的“科技課”。
如今的李雨恒在課堂上“游刃有余”,但在去年第一次上課前,緊張的她還給自己做過心理建設(shè)。“不專注是正常的,我要努力吸引他們,講課語氣要更輕松一些……”
然而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出乎意料”的聽話和認真,這讓李雨恒對未來的“授課”充滿干勁。“為了更好教學,我們平時還會和這邊的特教老師請教一些溝通技巧,也會和有經(jīng)驗的同學一起討論堂課選題方向和內(nèi)容。”
光的傳播、植物是怎樣生長的、認識磁鐵……在普通孩子眼中,可能只有小學難度的科學課,被這群13歲到17歲的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動手實驗環(huán)節(jié)更是有“你方唱罷我登場”般的雀躍。
而像李雨恒一樣的志愿者,還有十幾名,也正是他們的辛勤付出,讓這群“特殊”的學生愛上了這門與眾不同的課程。“有次午休間,在沒有任何人提醒的前提下,我們康復中心的一個孩子突然問我下午科學課是講什么內(nèi)容。”當時的鄭麗萍很吃驚,因為那時還沒有孩子詢問過課程內(nèi)容。“之前,他們從未對某門課這么上心過。”
去年年底的一天突降大雪,當時的鄭麗萍覺得科學課肯定上不成了。“按照以往的經(jīng)驗,遇到這種特殊情況,家長們都是要請假的。”但那天沒有一個家長請假,有家長告訴她,知道今天是科學課,孩子都是主動提出要過來上課。
“盡管才剛剛起步,但我覺得這樣做是有意義的。”鄭麗萍肯定道。
效果很好,科學課決定“好戲再連臺”
這群特殊的孩子全部來自于合肥市天天向上殘障兒童康復中心,上課地點位于蜀山區(qū)稻香村街道,離著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的兩個校區(qū)僅隔著一條太湖路。
目前,康復中心里在訓兒童有75人,主要為一些智力落后、孤獨癥、發(fā)育遲緩的兒童,鄭麗萍坦言,像我們這類的家長,對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像個正常人一樣自理生活。“哪怕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一個小興趣,對家長來說都是一個大驚喜。”
而科學課的開班,一定程度上給家長們看到了這個希望。鄭麗萍認為,對于這些孩子而言,科學課不僅是“獵奇”,在這一過程中,能提升他們的專注力,也是與外界建立良好溝通的一個渠道。
鑒于課程的反饋效果不錯,今年3月,鄭麗萍和中國科大志愿者們商量后一致決定“增加產(chǎn)能”,于周日下午加開一個場次的“科學課”。“孩子和家長報名都很踴躍,課堂氣氛依舊不錯。”
下午3點許,伴隨著齊聲的“老師再見”,李雨恒的當天科學課順利結(jié)束了,周銳也收拾起了自己的攝影設(shè)備,這是,一個學生晃悠悠來到周銳面前,看了一會問道。
“哥哥,下周還來嗎?”
“來啊,會一直帶你們上科學課。”
周銳的這個回答,也是這群志愿者和特教老師給孩子們的堅定承諾。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