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在小學課堂上我們就學了李白的《贈汪倫》,從此,桃花潭便是我們心中的“踏歌”之地。
一、觸怒江浙滬這個“大客戶”,涇縣旅游形象會受損嗎?
安徽宣城,皖南詩歌之城。
這是一個充滿詩意和歷史底蘊的地方,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在這幅“宣紙上的山水畫卷”留下優(yōu)美詩篇。李白人生的最后十年大多在此度過,并且留下幾十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詳見城市圈《宣城能否崛起為安徽版的“蘇州”?寧國廣德爭做“昆山”誰將最終勝出?》一文。)李白如此謳歌宣城,這也說明詩仙對這個地方癡迷的程度。
涇縣,宣城市轄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這些千古流傳的詩句無一不是描述的涇縣。
“來涇縣,有‘涇喜’”,已成為涇縣文旅重要的IP品牌。然而,伴隨“驚喜”之外,“驚恐”和“痛惜”也是另一番“驚惜”。
2025年6月1日,江蘇鎮(zhèn)江游客蔡某一家在涇縣桃花潭景區(qū)遭遇了“惡性事件”。他們在公共停車位停車后,因拒絕在旁邊的“佳樂土菜館”就餐,遭到店主及其家人圍毆,過程持續(xù)約三分鐘,蔡某4歲女兒在母親懷中驚恐大哭。更令人費解的是,當地派出所副所長葛偉當晚的調解方案竟是“賠500元道歉了事”。
6月6日,這一事件引發(fā)了廣泛關注。涇縣隨后成立聯(lián)合調查組,6月8日推翻了原處理結果:土菜館停業(yè)整頓,店主等三人被行政拘留五至七日;涉事副所長葛偉被免職,連同公安局副局長、文旅局執(zhí)法隊長等5名公職人員被追責。打人者最終支付9000元賠償,與最初的“500元”形成巨大反差。
事實上,這已不是涇縣首次因旅游糾紛被聚焦。2024年3月,涇縣月亮灣景區(qū)就發(fā)生工作人員向游客皮劃艇投擲石塊事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店家揍我情!”“原來打人成本比停車費還低?”“這是刑事案件,應該判刑?!薄舜巍疤一ㄌ队慰捅淮蚴录悲B加“月亮灣投石事件”等前科,涇縣已形成“暴力宰客”的標簽,旅游形象受損。
這起事件也暴露了涇縣文旅產業(yè)發(fā)展的深層次問題:公共停車位被商家視為私產等公共資源私有化問題嚴重;基層執(zhí)法不規(guī)范,“和稀泥”現象突出;旅游治理體系存在明顯漏洞。
不過,涇縣“游客被打”事件也因“不護犢”的后續(xù)問責行動展現了重塑文旅等營商環(huán)境的決心。據悉,應對此次輿情的涇縣縣長許立勛,此前任職宣城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在政務輿情處置上,肯定是有經驗的。
二、“桃花潭水”,能否洗去涇縣的“泥污”?
資料顯示,涇縣是一個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的地區(qū)。2024年涇縣接待游客195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113億元,相當于當地當年GDP的65%,連續(xù)四年上榜“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享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等之譽,是中國宣紙之鄉(xiāng),中國宣筆之鄉(xiāng),中國木梳之鄉(xiāng),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fā)生地和激戰(zhàn)地。特別是宣紙文化,涇縣是宣紙的唯一產地,宣紙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和聯(lián)合國人類非遺名錄。
涇縣境內有國家4A級景區(qū)桃花潭、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皖南事變烈士陵園、查濟景區(qū)、黃田景區(qū)等旅游景點。坊間認為,一個縣獨攬“49A”,猶如一個大景區(qū),并不多見——這里擁有7家4A級景區(qū)(28A)和7家3A級景區(qū)(21A),可謂是處處皆景。
好景需配好“施”。近年來,為了留住游客,涇縣也采取了許多具體措施。例如:
交通改善方面,涇縣近年來大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底蕪(湖)黃(山)高速通車結束了涇縣不通高速的歷史,目前正在建設涇(縣)青(陽縣)高速,未來將與蕪黃高速形成“十字形”高速公路網。南京到涇縣的車程從2小時縮短到70分鐘,大大提高了江浙滬游客的可達性。此外,涇縣還建設了“美麗公路”,如洗馬橋至愛民公路,設置景觀節(jié)點40余處,停車位2000余個。
文化深度挖掘方面,依托宣紙文化園、桃花潭景區(qū)等資源,開發(fā)非遺體驗、生態(tài)康養(yǎng)等業(yè)態(tài),提升“來涇縣有涇喜”品牌影響力。同時,挖掘紅色文化,將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從紀念地向體驗性場景地轉變。
全域旅游布局方面,涇縣編制了全域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打造了多個主題功能區(qū):西部桃花潭旅游區(qū)、東南部生態(tài)旅游特區(qū)、查濟和蔡村鄉(xiāng)村旅游集聚區(qū)等。這種分區(qū)發(fā)展策略有助于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升游客體驗。
區(qū)域合作方面,借力“長三角一體化文旅度假區(qū)”定位,深度融入“大黃山”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與池州、宣城共建跨區(qū)域文旅聯(lián)盟,推出“李白文化游”“紅色研學游”等精品線路,打造跨區(qū)域旅游品牌。
其中,涇縣著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文旅度假區(qū)”,江浙滬就是主要的客源??梢哉f,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安徽各地、尤其是皖南地區(qū)都想爭做長三角的“后花園”,以此來吸引江浙滬游客。這次被打的就是江蘇鎮(zhèn)江的游客,如今,面對江浙滬游客信任危機,涇縣需采取系統(tǒng)性措施,兼顧短期修復與長期治理。
當然,文旅行業(yè)牽扯面廣,涉及景點、餐飲、住宿、交通等,發(fā)生糾紛和沖突并不奇怪,但事后的處置,卻關乎一個地方的聲譽。文旅產業(yè)本質是“體驗經濟”,信任與安全感是游客消費的底層邏輯。輿論認為,當游客遭遇“停車-威脅-毆打-不公處理”的連環(huán)傷害鏈,地方苦心經營的“好客形象”瞬間崩塌。游客來此,圖的是舒心、安心,若連基本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若遭遇不公時連個說理的地方都沒有,誰還敢來?誰又愿來?而且,如果游客都不敢去玩了,最后損害的只會是整個涇縣的權益。
涇縣雖坐擁“宣紙上的山水畫卷”之譽,但文旅產業(yè)的可持續(xù)性終取決于治理現代化水平。此次“游客被打”事件雖致涇縣形象受損,但雷霆問責已邁出重建信任第一步。愿此后的“桃花潭水”,能洗去“泥污”,方不負李白筆下的“千載詩情”。
注:本文首發(fā)“城市圈”微信公.眾號,敬請讀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