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產優(yōu)質育種、小麥種糧訂單探索、超高壟草莓種植模式……春耕時節(jié),江蘇省農業(yè)專家奔走在田間地頭,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助力農民“耕”出新氣象。
萬里挑一,
南繁育種造福江蘇
4月的海南三亞,在南京農業(yè)大學水稻所南繁基地,新品種水稻正在抽穗灌漿,下一批良種將在江蘇育種專家手中誕生。
白天,南農大農學院的劉喜教授常常戴著草帽、背著挎包穿梭在水稻田里,頂著30多攝氏度高溫精心挑選小品種的母本,剪穎、去雄后,等中午水稻開花時進行人工雜交授粉?!把巯抡撬镜某樗肫冢请s交、孕育新品種的關鍵期,必須在幾天內做好上千個水稻雜交組合配組工作,結束之后就是大批量的收種工作。”劉喜告訴記者,從選種角度來說,一畝地大概有1.8萬個單株,中選的單株可能只有一兩百株,最后能成為品種的只有一兩株,從上萬的單株中選出最好的一株,工作量之大可見一斑。
培育一個水稻品種平均要經過8到10年?!氨热纭畬幭憔?號’是我校萬建民院士團隊經10年探索,培育成功的早熟晚粳品種?!眲⑾步榻B,南農大團隊有30多名老師及100多名研究生,每年11月底,在南京、蘇州、徐州、連云港等地水稻收獲后,團隊老師就馬不停蹄地趕到三亞,利用這里得天獨厚的氣候,再繁育一季水稻,到4月底,這里收獲的種子又將被帶回江蘇各地,準備5月播種,這樣就可以將育種時間縮短一半。
三亞研究院大豆選育基地到了收獲季。南農大三亞研究院事務主管姜愛良告訴記者,自2021年以來,由南農大蓋鈞鎰院士領銜的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帶來2400份大豆材料進行南繁育種試驗,去年試驗畝產超500斤,遠超國內平均畝產270.5斤水平。
4月10日,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袁建華和團隊已經完成江蘇省南繁基地50畝玉米繁育的收獲和初篩工作,將抗病好、產量高的品種帶回江蘇繼續(xù)培育,“不要小看這50畝地,這里匯聚了6000多個玉米品種,4月我們將馬不停蹄地完成省內春季玉米播種工作,為新品種的育成打下堅實基礎?!?/p>
健康管家,
讓好品種長出好效益
4月開始,江蘇種植大戶們開始張羅新一季水稻種植的種子、肥料。新一年的水稻怎么種植?開春后,南農大水稻精確栽培團隊的李剛華教授已陸續(xù)參加了幾場技術推廣的線上培訓會和研討會。“寧香粳9號”等優(yōu)質高產品種需要精準調控栽培,才能更好種、更好吃、更好賣。李剛華要做的,就是對前幾年生產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給出技術應對措施。
李剛華介紹,去年8月連續(xù)陰雨、9月持續(xù)高溫,導致江蘇水稻品質下降,不少農戶對種好優(yōu)質稻信心不足。作為水稻生產的“健康管家”,李剛華要做的就是趁著春季打頭,向農戶們傳授精準調控的水稻栽培理念:播種、育秧、施肥、管水……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營養(yǎng)套餐”與“健身計劃”,畫一張“寧香粳9號”全生育期管理的明白圖,告訴農民每一項技術的訣竅。
在句容市,小麥種糧一體化技術與產業(yè)融合模式正在這里探索。南農大小麥栽培團隊負責人姜東教授表示,不同小麥生態(tài)種植區(qū)還存在品種多、亂、雜,栽培技術不統一,優(yōu)質專用小麥產業(yè)發(fā)展不足等問題。同在這個團隊的蔡劍副教授介紹,他們一邊對接種植端,一邊對接收購端、需求端,“我們?yōu)榉N糧大戶等新型生產主體,提供優(yōu)質小麥全程技術解決方案,開展了相關技術培訓與現場觀摩?!毕掠蝿t對接中大型面粉加工企業(yè)和交易平臺,為新型生產主體提供銷售信息、小麥檢測、倉儲、融資以及銷售等一站式服務。蔡劍介紹,團隊在全省開展小麥綠色高效高產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應用,較常規(guī)種植增產8%以上,減肥5%-10%,該技術已申報農業(yè)農村部2022年小麥生產主推技術。
“疫情期間,為保障全省農業(yè)春耕生產正常進行,省農科院專門組建了熟悉全省農業(yè)生產、業(yè)務水平高的科技特派員隊伍105人到駐點駐村指導?!苯K省農科院成果轉化處處長顧軍介紹,科技特派員通過線上發(fā)布農事指南和線下技術培訓等方式開展科技指導服務,促進農業(yè)保收和春耕備耕。
“手把手”教,
全鏈條服務增產量
春天,是國家果梅楊梅種質庫負責人、南京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高志紅最忙的時候,她的腳步遍布江蘇周邊生產園,為梅農進行培訓。“我們一般會建議農戶選用自交親和的品種,如果確實栽種了自交不親和的品種,我們也會為農戶制定方案,通過配置授粉樹、放蜂等輔助授粉的方式提高坐果率,保證當年產量?!?/p>
經過幾年的發(fā)展,江蘇的“陽光玫瑰”“夏黑”等葡萄品種已得到國內市場的認可。從開春到現在,江蘇省現代農業(yè)(葡萄)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南農大園藝學院教授陶建敏不斷接到葡萄果農的技術咨詢電話?!敖衲甏禾煳覀冇龅降淖畲笊a問題是‘傷流’?!碧战粽f,春天溫度上升、根壓增大,內部組織液會從冬剪的傷口溢出,出現“傷流”現象,造成營養(yǎng)流失。陶建敏對癥下藥,提醒果農在剪口提前涂上“愈合劑”。今年春天,他結束一項調研后,有了一個新想法,“如果能篩選出一些需冷量較低的葡萄品種,讓它們在海南‘安家’,便能提早葡萄的上市期,讓消費者在春天、冬天也能吃上新鮮葡萄?!?/p>
4月初,江蘇農博園的草莓大棚試驗基地,多排高壟間隔排開,壟上草莓長勢喜人。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農學園藝學院院長顏志明告訴記者,超高壟種植技術是近兩年向全省內推廣的新種植技術,“相比高架栽培,設施成本下降很多。過去高架大棚一畝成本得30萬元左右?,F在一畝超高壟種植大棚成本不過4萬元左右?!鳖佒久髡f,目前該技術已推廣到常州、江陰、江都、溧水、徐州等地。
第一年采用超高壟種植模式,宿遷市宿豫區(qū)新莊草莓園種植戶王利輝就獲得大豐收。王利輝說,這得益于省農科院亞夫科技服務宿豫新莊工作站站長、專職科技特派員于紅梅推廣的新種植模式?!?月繁苗、9月定植、11月開始結果,至次年5月采收結束,我們一年忙個不停。”顏志明告訴記者,在草莓產業(yè)的全鏈條服務新模式下,農戶草莓種植的產量顯著提高,“過去一畝只能收2500-3000斤,如今達到4000-5000斤?!苯衲隄i水、泰州、鹽城等地已經確定引進該技術,“在技術推廣中,我們需要手把手指導,確保農戶掌握技術要領,計劃今年新增推廣點15個左右?!?/p>
(新華日報記者 楊頻萍 張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