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輪到當班的義工正在備餐。
臺傳媒記者張夢祥文/攝
“山東小后生今天還沒來,待會給他多留點?!?月9日上午11時許,在天臺雨花敬老家園,72歲的義工陳麗芳叮囑著一起打飯的伙伴。
幾年前,陳麗芳偶然跟朋友在這里吃過一次免費午餐后,受義工們的奉獻精神感染,她也成為了義工團隊的一員。考慮到陳麗芳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她被安排在打餐崗位上,她幾乎可以說出每一位來就餐人的喜好。
都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這里就是個可以免費吃午餐的地方。天臺雨花敬老家園由愛心人士捐款創(chuàng)辦,百余名義工輪流當班,“兼職”廚師和服務員,每天為老人、環(huán)衛(wèi)工人及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費素食午餐。令人動容的是,這樣的善舉已經(jīng)堅持將近5年。
餐廳內(nèi),老人們排著隊,井然有序地領取飯菜,坐到桌前開始享用。82歲的王阿婆并不在附近居住,這并不影響她每天過來就餐?!?個扁食太多了,完全夠吃了,不用再加了,謝謝了?!蓖醢⑵牌綍r一個人住,到這不僅能吃上一頓熱飯,吃完飯還可以和大家聊聊天。
感恩于義工們的付出,王阿婆去年還特地從家中送了一大袋米和自己攢的200元。前不久,王阿婆又將攢的100元交給義工,希望能讓更多人一起感受這份溫暖。
“新的扁食在蒸了嗎?皮還夠不夠?”義工團隊負責人一邊觀察著備餐情況,一邊留意著餐廳內(nèi)的就餐情況。
“我們每天11點準時開餐,每天中午都不一樣,有時是米飯,有時是炒面、炒年糕、麥餅、食餅筒等。每天大概有150余人就餐,若是碰上集市,來就餐的老人會更多?!痹撠撠熑苏f,沒有兒女陪伴的老人,吃飯往往就是糊弄,更別提老人因為身體行動不便無法好好做一頓飯了。免費午餐的初衷就是希望這些老人也能吃上熱乎飯。
近千平方米的場地,每日超百人就餐,免費午餐何以維系呢?該負責人表示,很多在這吃的老人家都把自己種植的蔬菜和水果帶來。還有義工們、社會愛心人士和愛心機構送來的米、面、油和愛心款項,大家用自己的愛心呵護著這份免費午餐的延續(xù)。
丁必寬去年剛退休,在妻子范蘇榮的鼓勵下,他也加入了義工團隊,擔任大廚。一開始,他十分不理解妻子為何如此熱衷于做義工,但看到老人們吃飽后一張張滿足的笑臉,丁必寬終于找到了答案。
丁必寬說,這里不僅是一個免費的食堂,更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大家庭,大家在這里都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
提供的是午餐,溫暖的是人心。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參與進來,讓熱熱的“煙火氣”溫暖更多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