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1年5月7日成立至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已經走過整整70個年頭。11月18日,古生物、精時地層及化石能源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南京古生物所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在南京召開。
自1951年以來,南古人凝聚全國地層古生物工作者投入國家建設,積極承擔國家重大任務,在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前沿領域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原創(chuàng)成果,始終圍繞“三個面向、四個率先”的要求,推進基礎前沿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傳播。2020年,在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學科國際評估中,南京古生物所的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兩個學科方向均被國際同行一致評為“國際一流、國際領先”。
四代南古人薪火相傳,鑄就了卓越的“南古精神”:愛國奉獻、學用兼優(yōu)、嚴謹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南京古生物所所長詹仁斌表示,南京古生物所將堅持基礎前沿探索,促進國際地層古生物學學科發(fā)展;堅持服務國家戰(zhàn)略,為國家能源資源勘探和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南古人應有的貢獻;堅持創(chuàng)新再創(chuàng)新,力爭在探索生命起源演化與宜居地球演變規(guī)律,建立全球地層對比標準等基礎前沿領域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堅持科教融合科學傳播,致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yǎng)。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南京古生物所紀念建所70周年系列圖書的發(fā)布儀式。其中包括由詹仁斌和張元動研究員主編、系統論述全球所有的已定“金釘子”和待定“金釘子”的地質學高級科普書《地層“金釘子”:地球演化歷史的關鍵節(jié)點》;由朱茂炎研究員等編寫的闡述澄江動物群研究的歷史、價值和意義,并首次獨家展示南京古生物所40多年的澄江動物群化石珍藏的、圖文并茂的學術專著《澄江動物群》;收錄南京古生物所科學家們的野外考察和工作的點滴經歷,展現科學家成就背后不為人知故事的《攀登——石跡耿千秋》;由戎嘉余院士領銜,南京古生物所20余位古生物學家精心打造的融媒體古生物科普著作《化石密語》;展示南京古生物所建所70年輝煌歷程,弘揚幾代南古人用實干鑄就南古精神的《南古初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70周年紀念圖冊》。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成立的第一批研究所之一,李四光任第一任所長。活動當天,還舉辦了李四光辦公舊址開放儀式。李四光辦公舊址原地重現了李四光在南京古生物所的辦公場景。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李四光生平、開創(chuàng)中國?類研究、創(chuàng)辦南京古生物所、著作等身、光輝旗幟。該辦公場景的復原旨在以李四光為榜樣,弘揚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像地質學前輩們一樣,不畏困難、勇于探索、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此外,本次召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采用了線上線下同步學術研討的方式,會期兩天。會議聚焦古生物學、地層學、化石能源和其他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和前景,邀請了國內外地層古生物學相關領域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產業(yè)機構的26位院士、知名專家學者做精彩報告,展示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研究最新進展,探討相關研究在礦產資源勘探開發(fā)中的應用。(朱筱 盛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