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或兩個以上乘員的私家車,可以和公交車一起開上合乘車道了!
昨天,申城第一條合乘車道亮相,它就是滬宜公路。昨天早高峰期間,記者來到合乘車道的起點——嘉定區(qū)滬宜公路、葉城路路口采訪發(fā)現(xiàn),市民對合乘車道的知曉度并不高,對于這條車道的使用規(guī)則也不清楚。
“合乘車道是什么?”“私家車也可以在高峰時段走公交車道了?”“如果開錯了,會被罰款嗎?”面對市民提出的疑問,市交通委和公安交警部門均表示,試點運行合乘車道,目的在于讓多乘員客車共享道路資源,進一步提升早晚高峰的道路使用效率,引導市民集約出行。今后,他們將通過宣傳提升市民知曉度,更合理、科學、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道路資源。
“首條合乘車道誕生,標志著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為治理交通問題作出又一次有益嘗試。”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合乘車道不僅能提高小時通過客流量,也可縮短高乘客率車輛的運行時間,吸引更多人集約出行,減少高峰時段路面車輛總數(shù),緩解交通擁堵狀況。
選擇公交較少滬宜公路試點
昨天上午,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滬宜公路、葉城路路口紅綠燈后方,交管部門新設立一塊“合乘車道專用車道”標志。地面上,合乘車道漆涂了黃色車道虛線,顯著標示白色的“公交專用道、多乘員車道”字樣,注明使用時間為“7-10、16-19”。和其它公交車專用道相比,合乘車道的專用車道標志、標線,在原有基礎上均增加“多乘員車道”標志。
早高峰時段,滬宜公路上的車流不大,道路較暢通??赡苡捎谑兹者\行,市民知曉度還不高,合乘車道空空如也,大多數(shù)客車都保持早晚高峰不進公交專用道的習慣,在旁邊車道自覺排隊等紅燈。半小時內,共有嘉定9路、嘉定14路、嘉定64路、嘉定65路和滬唐專線的15輛公交車駛入合乘車道。
市道路運輸管理局設施運行處負責人樊鴻嘉介紹,之所以選擇在這段滬宜公路試點,是因為公交線路相對較少。“設置合乘車道能提高公交專用道使用效率,希望鼓勵和引導多人合乘,減少單人單車出行,降低車輛排放。目前僅在這一個路段試點,未來是否推廣到更多郊區(qū)路段,還要根據(jù)試點效果綜合評估。”
電子警察協(xié)助判斷乘員數(shù)量
如何判斷車內乘員數(shù)量,電子警察如何進行非現(xiàn)場執(zhí)法,是市民關心的問題。
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現(xiàn)階段將以宣傳告知為重點,結合現(xiàn)場巡查和抽查開展執(zhí)法工作。“我們和交通委正在研究試點新型電子警察,利用光學和熱力成像等技術,探索針對合乘車道的非現(xiàn)場執(zhí)法手段。”如違反規(guī)定占用合乘車道,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條規(guī)定,機動車違反規(guī)定使用專用道的,處100元罰款。
也有司機擔心,若借用合乘車道右轉,是否會被認為是占用車道受到處罰?對此,交警部門表示,這一點和公交專用車道的使用規(guī)定一致,“沿線單位車輛出門右轉時,可以借用合乘車道,但應盡快駛離車道。路口如果沒有專門的右轉車道,單人單車可以進入合乘車道借道右轉,但不允許直行。”
按照公交專用道“電子警察”的抓拍方式,采取跨路口比對,也就是說,在進路口前有一組照片,過路口后還有一組照片,兩組照片上的車輛及車牌號如果一致,才會認定該車違反規(guī)定占有公交專用道,將對駕駛員罰款100元。交警部門表示,使用電子警察執(zhí)法,拍下的違法行為照片也會經過人工審核,所有借道轉彎的行為會被人工排除。
“城市道路資源有限,合乘車道的設置,意在倡導人們通過集約化出行方式緩解交通擁堵。”在專業(yè)人士看來,合乘車道更適合在城市外圍區(qū)域推廣應用,針對公交線路較少、公交專用道使用率不高的情況,可通過設置此類車道進一步提升道路使用率,緩解高峰時段交通壓力。“中心城區(qū)的公交專用道利用率已較為飽和,如再推行合乘車道,將影響公交車的運行效率,那就沒有設置公交專用道的意義了。”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目前合乘車道僅在滬宜公路試點,今后會根據(jù)試點評估情況和相關道路的運行狀況來判斷是否在其他道路設置合乘車道。
以較少投入滿足交通增長需求
合乘車道,即大容量車輛車道,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內只允許兩個或兩個以上乘員車輛專用通行的車道,保證高乘客率車輛快捷、方便通行。這是為了提高道路使用率、緩解交通擁堵、促進交通節(jié)能減排而采用的交通管理措施。合乘車道一方面能提高小時通過客流量;另一方面可縮短高乘客率車輛的運行時間,吸引更多人采用合乘出行方式。
城市為什么需要合乘車道?這是因為隨著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爆發(fā)式增長,城市道路交通資源日趨緊張,一些路段的交通擁堵正從偶然現(xiàn)象變成常態(tài)。而交通擁堵帶來的不僅僅是交通效率的降低,還影響城市運行的方方面面??梢钥隙ǖ氖?,作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一項現(xiàn)實舉措和有益探索,合乘車道的設立很有現(xiàn)實價值。但需要做好各項法律、政策及交通設施配套,比如國內拼車不合法的問題如何解決;比如如何加強監(jiān)管,防止弄個假人放在副駕駛座位上冒充“多人合乘”。
不只是國外,在國內其他城市也早有試點。2016年,深圳率先啟動合乘車道。試點的三個月時間內,通過數(shù)據(jù)采集和分析,合乘車道的車輛空載率下降11%,兩人以上乘坐的比例上升17%,同時,整個濱海大道的總體通行車輛中,兩人以上乘坐的比例也上升了11%。按照車道設計的通行效率,相當于濱海大道在流量不變的情況下,每小時能多運送870人。
記者手記
治堵先抓“牛鼻子”
隨著首條合乘車道亮相,上海在落實“公交優(yōu)先”和倡導集約化出行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上又邁進了一步。道路資源有限,機動車保有量連年上升,為治理交通擁堵問題,近年來上海做了不少嘗試和探索。比如,2017年2月1日,71路中運量公交車投入運營,在交通繁忙的延安路,“奢侈”地改建出一條專用道。
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公共交通品質好,選乘集約化出行的市民就多,道路得以更暢通;反之,私家車大量開上馬路,擁堵加劇。從國際經驗看,像上海這樣的超大型城市,為公共交通提供道路優(yōu)先使用權,提高公交服務水平,是促進城市集約化出行、緩解道路交通擁堵的必由之路。
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交通違法行為易發(fā)多發(fā),是導致上海道路交通秩序混亂的主要原因。2016年開展交通大整治以來,上海警方依法嚴查各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升級電子警察延伸執(zhí)法觸手。在專業(yè)人士看來,擁有執(zhí)法權的交警將管理重心放到針對交通違法的整治中,利用電子警察高效取證交通違法行為,是抓住了治理交通擁堵的“牛鼻子”。2019年,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數(shù)、死亡人數(shù)分別同比下降9.6%、11.9%,上海退出“十大堵城”行列,就是最好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