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
今年1月到11月立案733件,以“開門辦案”和實實在在的成效吸納社會力量參與
上海公益訴訟公眾參與度一年間翻番
公益訴訟是新時代“四大檢察”職能之一,1月到11月,上海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733件,制發(fā)檢察建議或公告378件,提起訴訟19件,與去年全年相比分別增加161%、189%和27%。
在日前召開的發(fā)布會上,市檢察院副檢察長許祥云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立足長三角高質量發(fā)展要求和上海城市管理實際,更好履行公益保護職責,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公眾從不關心到熱心
“公益訴訟和我有什么關系?”這是前兩年,檢察官辦理案件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業(yè)內人士期望很高,社會公眾卻對公益訴訟不關心、不了解。公益訴訟啟動之初,一度面臨嚴重缺乏案件線索的困境。但今年以來,情況得到極大改善。數(shù)據顯示,熱心公益的公眾為檢察機關提供了325件成案線索,占比從去年的19.5%上升到44.3%。
公眾對公益訴訟的參與度為何能得到明顯提升?一方面,檢察機關堅持“開門辦案”,除傳統(tǒng)的12309檢察機關舉報電話外,還開發(fā)了“隨手拍”公益訴訟舉報平臺并入駐“一網通辦”市民云,便于公眾隨時舉報損害公益的線索。各基層檢察院也相繼建立了公益訴訟聯(lián)絡員、觀察員、特邀檢察官助理等制度,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公益訴訟。
另一方面,公益訴訟取得了讓大家看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成效。據統(tǒng)計,今年檢察機關共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和土壤面積1847畝,清理48.5公里被污染河道,督促行政機關清理生活垃圾7200余噸、固體廢物近4萬噸,針對售賣過期食品、非法開展醫(yī)療美容等制發(fā)訴前檢察建議72件,142件問題商戶因此受到處罰。
“除了提供線索,我們還希望讓公眾多參與辦案過程和‘回頭看’,既可以讓大家更了解公益訴訟,也有助于提高辦案透明度。”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屠春含說。
進一步擴展訴訟范圍
公眾參與度高了,對檢察機關辦案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坦言,僅僅辦好法律明確列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食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烈權益保護這幾類案件,已經不能滿足公眾對公益訴訟的期待。因此,檢察機關立足上海城市特點,嘗試拓展公益訴訟的辦案范圍。
今年6月上旬,浦東、楊浦、靜安等區(qū)檢察院開展手機APP違法收集個人信息問題專項調查。檢察官們首次采取公證取證的形式固定證據,在公證人員見證下,當場通過應用市場下載安裝相關類別APP,錄像鎖定證據。經查,十余款APP普遍過度索取個人信息。檢察機關因此向11家運營商制發(fā)檢察建議。
三周后,楊浦區(qū)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侯倩倩收到了其中一家公司的回函。 下轉◆5版(上接第1版)她和同事再次下載了這款APP進行“體驗式回訪”,結果讓她很滿意:“注冊時,會主動提醒我閱讀《服務協(xié)議》,協(xié)議中對個人信息存放地域、存儲期限、超期處理方式、投訴都有明確說明。”
“今年上海兩會和全國兩會期間,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是一個熱門話題。上海多位政協(xié)委員建議,通過公益訴訟規(guī)范非法索取個人信息問題。所以,我們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部署,試水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檢察機關還就危險品運輸、電梯運行安全、網約車運營等城市安全運行相關問題制發(fā)了多份檢察建議,為城市治理保駕護航。
計劃籌建快速檢測中心
記者曾采訪過多位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檢察官,專業(yè)性強、辦理難度大,是他們普遍反映的問題。在公益訴訟案件日益增多、范圍不斷擴展的當下,這一問題愈加突出。
“公益訴訟也需要靠技術和證據說話。我們計劃明年在市檢察院建成一個快速檢測中心,進一步充實公益訴訟技術的調查力量。”屠春含說,按照初步設想,檢測中心將依托檢察機關現(xiàn)有技術團隊,由至少5名專業(yè)技術人員組成,具備土壤重金屬、地表水體污染、有毒有害氣體、部分食品藥品質量及添加劑、噪音污染、輻射等6類檢測功能。
公益訴訟案子起訴到法院后,可以按要求請第三方權威機構做檢測??焖贆z測中心可以和這些機構形成互補,幫助檢察官確定這個案子能不能立案。目前,江蘇等多省市檢察機關已經建立了類似的技術中心。快速檢測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提升辦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