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過斑馬線看手機,溫州一個月處罰973例 罰款,治得好“低頭族”嗎
浙江在線杭州2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甘凌峰 通訊員 周卓彥)“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2月17日,在溫州市區(qū)前莊路口,因一名小伙子過斑馬線低頭玩手機,溫州交警支隊二大隊三中隊民警陳鵬開出了10元罰單。截至當天下午5時,溫州過斑馬線“低頭族”被處罰總數(shù)已達973起,其中罰款267起,警告706起。
今年1月中旬,溫州針對過斑馬線“低頭族”開出全國首張罰單,此舉引起廣泛議論。在“低頭族”普遍的當下,此舉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首罰至今一月有余,成效又如何呢?
怎么罰?
看是否影響個人安全和車輛通行
在執(zhí)法現(xiàn)場,陳鵬一直觀察著每位路人。“那名小伙子在等紅燈時,就一直在玩手機,然后低頭看著手機走過來。”陳鵬上前表明身份,并告訴對方,過斑馬線看手機對人身安全產(chǎn)生威脅,根據(jù)《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罰款10元。
小伙子不好意思地把手機放進口袋。陳鵬將他的身份證號輸入系統(tǒng)打罰單,罰單上有個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碼即可繳納罰款。“系統(tǒng)里分警告和罰款兩個選項,選擇的依據(jù)是違法情節(jié)的輕重。”陳鵬說,即使是警告,也是要錄入系統(tǒng),作為下一次處罰的依據(jù)。
情節(jié)輕重該如何界定?溫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交警支隊支隊長徐志宏表示:“有人曾提出疑問,低頭多少時間夠得上處罰?其實危險隨時可能發(fā)生,哪怕只低頭1秒也危險。因此,我們以影響個人安全和車輛通行作為處罰原則。”
據(jù)溫州交警部門統(tǒng)計,真正被處以警告、罰款等處罰的只占民警處理該類違法的40%左右,大部分僅口頭教育。由于不影響安全,以下兩種行為一般不處罰:一是瞬間低頭的,口頭教育就行;二是過馬路打電話,這不影響注意力,也不處罰。
為何罰?
“低頭族”漸成交通治理新問題
徐志宏說,近年來溫州深入開展禮讓斑馬線活動,司機禮讓行人已成為自覺行為,“但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車禮讓了,人慢行了。當行人知道車不禮讓要計分、罰款時,心里一放松腳步更慢了。更多的是‘低頭族’,給通行帶來了很大影響,駕駛員反響強烈。”
由于沒有處罰依據(jù),溫州交警部門只能通過宣傳來勸導。2016年,斑馬線旁邊的護欄上都寫上了“車讓人,人快行”的牌子。在硬件設施上,交警部門專門研發(fā)了申請式過街紅綠燈,引導零散的行人集中在一起過馬路,并通過聲音催促行人快速過斑馬線。“但還是有人慢悠悠的。”徐志宏說。
2018年,《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起草,溫州交警部門主動和溫州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對接,希望把治理行人“慢悠悠”納入條例。在隨后開展的問卷調(diào)查中,溫州全市共有30余萬人次參與。結(jié)果顯示,過馬路時玩手機、嬉戲打鬧等行為高居“溫州市民最不歡迎的不文明行為前8位”。
今年1月1日,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穿道路時低頭看手機、嬉戲等,影響其他車輛或者行人通行”被列入重點整治的不文明行為中,違反者將處以警告或10元罰款。
意義何在?
警示作用大于處罰本身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低頭族”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2017年,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diào)查顯示,72.2%的受訪者有步行過馬路玩手機的經(jīng)歷,78.6%的受訪者認為這一行為容易干擾他人甚至對他人造成傷害。2017年10月,美國就有城市立法規(guī)定,行人在過馬路時不能看任何移動電子設備,包括電子游戲機、呼機、手提電腦和手機等,違反者罰款15美元至99美元不等。
“低頭族”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重視,但罰款的效果又如何呢?“這幾天低頭看手機的人確實少了,看到交警就反應過來,放下手機。”陳鵬說,前期的宣傳和處罰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效果,但如果交警不在,自覺性可能還是會打折扣。徐志宏表示,處罰不是目的,安全才是追求,“不可能都處罰到,關鍵在于入心入腦,全社會形成共識。”
“至少在立法上是一個重大突破。”浙江商務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陳一來認為,對于“低頭族”這一新現(xiàn)象,是否屬于違法行為,無論《道路交通安全法》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均未作出明確規(guī)定?!兜缆方煌ò踩ā返谌龡l規(guī)定:“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該規(guī)定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括性規(guī)定。
陳一來認為,溫州出臺地方性法規(guī)并首罰“低頭族”,是消除“低頭族”現(xiàn)象的一次有益嘗試,“希望溫州的這個突破性法規(guī),能作出一個示范,給全國性的‘低頭族’現(xiàn)象降降溫。”
這幾天,溫州大學法政學院教授徐旭東也一直在關注事件進展:“保護每個人生命權(quán)的動機值得肯定。”
“但是,執(zhí)法的人力物力怎么保證?是不是‘低頭族’,有沒有影響車輛行人,怎么界定?”徐旭東說,杜絕過斑馬線“低頭族”最終要靠自覺,“應該弱化處罰,強化宣傳,以案例起警示作用。”
溫州交警部門表示,接下來他們將要求民警在處罰過程中加強教育,讓每個民警成為宣傳窗口。此外,溫州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也將和交警部門聯(lián)合開展進社區(qū)等活動,發(fā)動全社會的力量,提高市民知曉率和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