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浦江紅十字會舉辦尋親會為被抱養(yǎng)的孩子尋找基因配對 “40年,我沒有一天不思念你”
浙江在線浦江2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晨輝 通訊員 吳倩倩)“四十載離別,四十載思念,今天,你的女兒們回來了……”2月14日上午8時,在浦江縣龍峰廣場,來自河北滄州的王立紅一番深情告白,引發(fā)在場所有尋親者的共鳴,也拉開了浦江縣第二屆博愛尋親會的序幕。尋親會由浦江縣紅十字會主辦,通過基因庫進行自由比對相認。24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被抱養(yǎng)到河北、山東等地的尋親子女來到這里,尋找他們失散的親人。
上午7時,尋親者就陸續(xù)來到現(xiàn)場。“心情特別激動,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著。”來自河北邢臺的尋親者李花竹對記者說,他們是2月12日中午從河北南宮市一起坐大巴來到浦江的,雖然路途遙遠,但是2月13日上午一到浦江,就備感親切。
尋親會吸引了500多位當年與子女、兄弟姐妹失散的浦江及周邊縣市群眾參加,他們在這里與尋親者交流,并現(xiàn)場抽血留下了自己的DNA信息。
“40年來,我的心里沒有一天不在思念,希望女兒能原諒我們,能夠回來看看!”在現(xiàn)場,記者見到了85歲的于生爐老人。1980年,因家庭原因,他將剛出生的女兒送走,此后,他和家人也多次尋找,但都沒有結果。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經(jīng)濟困難等原因,浦江及周邊縣市的一些孩子被河北、山東等地的人家抱養(yǎng)。隨著這些被抱養(yǎng)孩子長大,尋找自己親生父母也成了很多人的心愿。從2010年開始,就有一些被抱養(yǎng)的孩子自發(fā)來到浦江尋親,但是,由于時間久遠,在民政局查到的登記信息非常簡短、模糊,讓尋親者一次次失望而歸。
為破解這個難題,2015年,浦江縣紅十字會主動對接專業(yè)的司法鑒定中心,并在2016年7月簽署協(xié)議共同建立可自由比對的DNA博愛基因庫。
記者注意到,有一些已成功找到親人的尋親者來到尋親現(xiàn)場,他們這次既是來探親,也作為志愿者為其他尋親者加油打氣。來自河北邯鄲的喬麗霞就是其中一位,去年元宵節(jié)前夕,她通過DNA博愛基因庫,在浦江虞宅鄉(xiāng)找到了自己的母親和姐姐。
“雖然失散40年了,但親情是難以割裂的,我們現(xiàn)在相處得非常好,也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與兒女們相認。”喬麗霞對記者說。這次,她的兩位親姐姐虞愛敏和虞麗芳也作為志愿者參與尋親會。
上午11時,尋親會上傳來兩個好消息,來自河北邢臺的尋親者張麗霞和既是志愿者又是尋親者的陳小媛,找到了疑似的親人。“抱養(yǎng)地點、出生年月日都一致,就等DNA比對結果了。”陳小媛高興地說。
到下午5時,尋親會已為165位尋親者提取了DNA血樣。浦江縣紅十字會負責人介紹,從他們建立博愛基因庫至今,已有31對親人通過DNA基因數(shù)據(jù)自由比對相認,他們已將這個公益項目作為今年“三服務”的一項內(nèi)容。這種做法也被我省多地借鑒,目前我省已有130對親人尋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