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天才賣幾十套新房 黃金周會是杭州樓市的轉折點嗎?
浙江在線10月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方臻子)今天是“寒露”。“九月節(jié),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古人把露作為天氣由涼爽向寒冷的象征,風起葉落,露珠寒光四射,一場秋雨一場涼。
今年十一黃金周,無論是開發(fā)商、中介還是購房者,都感受到了市場的“天氣”迅速轉涼——杭州新房成交量“斷崖式”下跌,7天僅成交293套,創(chuàng)下十年來黃金周新低。
杭州樓市也仿佛正經歷“寒露”,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
萬科制造恐慌?
這個長假的一頭一尾,房地產圈被兩條消息猛烈“刷屏”。
第一條,節(jié)前萬科集團召開秋季會議,會場主屏幕、側方屏幕,鮮紅底色上,“活下去”三個大字,“求生欲”很強,隔著手機屏幕都能感到深深的焦慮。
萬科董事局主席郁亮表示——
這次三年事業(yè)計劃書的制定把“活下去”作為基本要求,我們的戰(zhàn)略圍繞“活下去”而展開,這是最底線的戰(zhàn)略,是“收斂”和“聚焦”的戰(zhàn)略。這次戰(zhàn)略檢討,希望大家充分意識到全方位轉折的到來,我們所有行為都“收斂聚焦”到保證萬科“活下去”。
因此回款目標的達成變得非常重要,6300 億的回款目標是所有業(yè)務的起點、基礎和保障,如果6300億回款目標沒有達成,我們所有的業(yè)務都可以停,因為這說明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和能力做下去。
市場在變涼,房子不好賣,確是事實,但也還沒有到必須高呼“活下去”的境地。然而,每次房地產低谷都做到“神預測”的萬科,在這個時候喊出了拐點論,吹響了過冬的集結號,讓業(yè)內感到不安。“萬科是在制造恐慌情緒!”有人甚至這樣評價。
萬科的執(zhí)行力很強。據(jù)媒體報道,9月26日,廈門翔安新圩鎮(zhèn)的“首開萬科白鷺郡”開始調整價格,推出107套特價別墅,中間套一口價從原價500萬降至278萬。
第二條是10月7日央行發(fā)文降準1個百分點。
從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yè)銀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城市商業(yè)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yè)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xù)做。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于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xù)做。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1%的降準,力度不可謂不大,理論上可以釋放約1.2萬億的流動性。一般而言,對樓市可算一大利好。
然而,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卻認為,本次央行能夠降準的另一個背景,是房地產市場已經得到基本控制,只要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松,央行降準預計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這名研究員說,房地產企業(yè)仍應做好過冬的準備。
浙報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判斷:“現(xiàn)在局勢復雜,走勢未卜,現(xiàn)在就斷言對樓市有多大利好,尚為時過早。”
成交創(chuàng)新低觀望情緒濃
對于熱點城市杭州來說,秋意就顯得更為濃郁。
根據(jù)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數(shù)據(jù),今年杭州市區(qū)(含富陽、臨安)10月1至7日新房成交量為293套,刷新2011年的319套,成為10年來的同期新低。
去年成交量是992套,今年下降了71.7%,降幅是斷崖式的。如果對比2016年的數(shù)據(jù),那更是萬丈懸崖式的:2016年國慶假期期間的杭州的新房成交量是歷史最高點,達2300套。
二手房市場方面,根據(jù)透明售房網的數(shù)據(jù)顯示,國慶假期期間杭州市區(qū)(含富陽不含臨安)二手房成交量為98套,也是2014年以來的新低。
■杭州十一黃金周期間二手房簽約套數(shù)走勢
杭州已經有不少樓盤,在9月底開始放量“搶跑”。上月的最后一周,杭州有31盤領出預售證、近3800套房源入市,價格從1萬到4萬,幾乎涵蓋所有熱門板塊。
黃金周里,共有15個樓盤進行搖號登記,從登記結果看,總體中簽率正在走高,如此前熱門的綠城桃源小鎮(zhèn)推出92套房源登記戶數(shù)101戶,中簽率91%;申花板塊的千萬級豪宅融信公館ARC,119套房源,登記戶數(shù)只有109戶,無需搖號。
盡管成交低迷,但涌金君也發(fā)現(xiàn),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房,黃金周期間的人氣還是有所增長。不少售樓處里,看房的人比平時多,也有不少人趁著假期看二手房。
中介機構杭州德祐南都德加店的店長馬澍說,相比9月,國慶期間的來訪人數(shù)反而多了起來。“我們店10月1日就成功簽約兩單,都是外地購房者,趕在假期來買房的。”馬澍說,其中一名購房者是從吉林趕來的,給剛在杭州找到工作的孩子買了一套60平方的剛需房。
馬澍認為,進入9月,一些誠意房東相應地調整了心態(tài),掛牌價格更加理性,也有了一些議價空間,這有利于二手房的成交,也成功地吸引了剛需。
“可以肯定地說金九銀十不存在。今年9月市場降溫已經比較明顯了,而且這種趨勢已經非常清晰地形成。”
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認為,“市場改變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是公眾預期的改變,這些改變來自包括宏觀經濟走勢、股市、匯市等的傳導。此外,房地產市場本身的過快上漲,以及過大的投資比例,導致風險加速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