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傳媒記者顏敏丹
30多歲的小潘是個上班族,有時到了飯點,有時在下午,總會覺得心慌,手也開始抖個不停。這種感覺已經出現好多次,且頻率增多。
“一感覺到餓就出現心慌、手抖,這是怎么了?”小潘心里犯起了嘀咕,“難道是低血糖了?”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下沉專家、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吳暉接診后,經過一系列檢查,診斷小潘患了糖尿病。
為什么一餓就會出現心慌、手抖
據了解,食物在胃內排空的時間一般為4—5小時,進餐后約4小時會產生饑餓感,但此時身體通常不會有明顯不適。胃排空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仍會不斷被機體消耗,若長期未進食,饑餓感持續(xù)時間較長,會出現體力下降、情緒低落等表現。
“如果饑餓時間超8小時,長時間沒有能量供給,中樞神經系統受饑餓刺激,可能出現精神恍惚、心慌、手抖等癥狀。但對健康人群來說,餓一會兒達不到心慌、手抖的程度,如果一餓就感覺心慌、手抖,可能預示著身體出現了問題?!眳菚熣f。
據醫(yī)生介紹,以下幾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心慌、手抖癥狀。
一是低血糖。日常生活中,饑餓導致心慌、手抖更為常見的原因是低血糖。發(fā)生低血糖時,身體會立即啟動升血糖機制,動用儲存的糖來盡量升高血糖,會伴隨交感神經興奮表現:心悸、出汗、面色蒼白、肢體震顫等。且血糖下降速度越快,癥狀越明顯。
二是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比較肥胖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糖前期”癥狀,主要表現為下一餐前,即饑餓狀態(tài)時出現低血糖反應,包括心慌、手抖、渾身無力等。
三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患者體內甲狀腺激素產生和分泌過多,導致身體代謝速度加快,神經興奮性增加。如果常在饑餓時出現心慌、手抖,尤其在雙手伸平,十指分開時明顯,并伴隨怕熱、出汗多、消瘦、突眼等癥狀,建議進行甲功五項、甲狀腺激素水平檢查。
四是腸胃疾病。胃部沒有食物,胃酸又分泌過多時,可能出現心慌、手發(fā)抖的情況。如患胃潰瘍等疾病,饑餓狀態(tài)下癥狀可能加重,引發(fā)不適感。
五是心血管疾病。若存在心臟方面的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也可能會引起心慌、胸悶,出現手抖等現象。饑餓時血壓降低,易導致腦供血不足,加重癥狀。
如何緩解心慌、手抖癥狀
吳暉表示,平時首先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叭惋嬍骋?guī)律,避免過度饑餓、長期不進食的情況發(fā)生,這樣可有效降低胃腸的壓力,減少患胃腸病癥的風險。選擇高纖維、低脂肪的食物。用餐時,可多攝入健康的瓜果蔬菜,保持口味清淡,盡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可適量增加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攝入?!?/p>
其次,兩餐之間吃點零食。上午10點半左右,人體新陳代謝速度變快;下午4點左右,體內葡萄糖含量降低??梢栽谶@兩個時間點加餐,選擇低能量且有飽腹感的食物加餐。改變進餐順序。最好遵循以下進餐順序:喝湯—吃蔬菜—食用蛋白質—吃主食。這樣可以延緩消化速度,讓營養(yǎng)素的釋放緩慢而平穩(wěn),直到小腸末端都有食物被吸收。按這個順序進食,同樣的飯菜,餐后不容易饑餓。
此外,還要保持良好心態(tài),盡量不要過度活動,要適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