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傳媒記者顏 彤
“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鄙现芰_州“和合文化”民族團結研學活動啟動儀式暨各族群眾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文藝演出在天臺舉行?;顒雍?,100多名各族同胞前往和合館、一根藤館等研學點位,近距離、沉浸式接受和合文化的熏陶。
臺州是全省城市民族重點工作地市之一,現有少數民族人口約30.5萬人。2017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以全域打造“之江同心·山海和合石榴紅”品牌為引領,團結引導各民族同胞和各界人士,在山海交融中譜寫新時代民族團結一家親新篇章。
多元陣地齊頭并進,共筑堅固堡壘
“通過這個平臺,我的普通話進步很大,基本實現無障礙交流?!本S吾爾族同胞加帕爾到黃巖沒多久,就逐漸融入到當地的工作和生活中。她口中的平臺,就是“潤蘭·石榴紅家園”示范基地。
該基地由藏族同胞秦旺仁增建立,是全省首個少數民族“委員會客廳”“石榴紅家園”。去年,四川新龍縣的80名師生走進這里,分享交流在黃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情況。
近年來,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以陣地建設為抓手,賦能各區(qū)域、各行業(yè)民族團結創(chuàng)建工作,創(chuàng)新推動城市民族工作高質量發(fā)展。以“潤蘭·石榴紅家園”“德廣·石榴紅家園”等為示范,目前全市已創(chuàng)建172家石榴紅陣地、9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公園、11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館和9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帶。
依托這些陣地,一支支“石榴紅宣講團”、志愿服務隊走進各村社,一場場巡回宣講直抵人心,凝聚起各民族群眾前行的共識。今年以來,已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巡回宣講(臺州站)等宣講活動51場、參與人數達9000余人次。
“三項計劃”深度鋪開,編織民族交流網
琳瑯滿目的特色美食市集、絢麗多彩的傳統(tǒng)服飾、慷慨激昂的樂曲……上周四晚,全市近300名各族同胞相聚在溫嶺“之江同心·陸正石榴紅家園”,共同慶祝中秋佳節(jié)。
現場一片溫馨、其樂融融,這個畫面讓“陸正石榴紅家園”負責人陸景亮的心中充滿喜悅。幾年前,他從廣西來到臺州,創(chuàng)辦鞋企。僅短短的幾年時間,小微企業(yè)便成長為規(guī)上企業(yè)?!笆菧貛X成就了現在的我?!彼Φ?。
類似的場景,在臺州各地不斷上演。以和合文化為精神紐帶,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深入實施“三項計劃”(“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fā)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共同繪制民族“和合同心圓”。
“我們深入實施‘筑基’工程,讓民族團結的‘金種子’埋入孩子心中。每年寒暑假,一萬余名各族青少年穿梭于臺州、內地及邊疆,開展互訪式交往交流交融活動。”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民族處副處長劉月東說。
此外,我市以旅游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推動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全方位嵌入。去年以來,舉辦了浙江省第九屆民族風情旅游文化活動、2024年浙江·臺州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啟動儀式等75場活動,設立了以和合文化、府城宋韻等主題的9條民族團結研學路線。
“民族齊富”模式創(chuàng)新,共繪繁榮新圖景
如何讓各民族攜手同奔共富路?近年來,三門縣海潤街道濤頭村打造“中國海上畬鄉(xiāng)”,“濤頭模式”成為臺州民族共富的一張“金名片”。
上月初,浙江東海開漁,濤頭村里也是“熱氣騰騰”?!把拦哺还し弧眱?,村民們緊鑼密鼓地工作,經過加工、檢測、包裝后,這些血蚶將被銷往世界各地。
以該工坊為載體,濤頭村廣泛吸納周圍各民族群眾,不斷延展血蚶、青蟹等小海鮮產業(yè)鏈,打響“中國海上畬鄉(xiāng)”特色品牌。在臺州,這樣的“石榴紅共富工坊”還有40余家。
為全域聯動推進各民族共同富裕,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積極探索民族版“山海協作”新模式,促成仙居安嶺和三門濤頭結對共建“山海畬鄉(xiāng)”友好村,走出了一條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贏、雙向互動的“民族齊富”之路。
一直以來,兩地在農業(yè)合作、旅游提質、產業(yè)互補等領域開展對口協作,共同打造“山珍海味”伴手禮特色品牌,串聯兩地山海旅游項目,累計吸引游客十余萬人次。
此外,為了確保少數民族“進得來、留得住、富得起、融得好”,我市設立“潤蘭幫扶基金”,發(fā)出全國首張“民族齊富卡”,引導金融機構授信民族團結進步專項貸款5億元,先后幫助來臺創(chuàng)業(yè)的各族同胞辦理無感授信4050萬元、發(fā)放貸款2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