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2024年海峽兩岸青年規(guī)劃師與建筑師學術研習營在如皋市舉行開營儀式。來自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東南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中原大學、臺灣大學、逢甲大學、臺北科技大學等1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師生齊聚雉水,共商學術、共話情誼。住建部建筑節(jié)能與科技司一級主任科員李天揚,省住建廳設計處處長何伶俊,及如皋市領導何益軍、顧留忠、崔建村參加活動。
海峽兩岸青年規(guī)劃師與建筑師學術研習營始于2001年,時至本屆已持續(xù)20余年。課題內容聚焦歷史文化遺產、工業(yè)文化遺產、社區(qū)營造、歷史建筑修繕設計與經營管理等業(yè)界熱點議題,是迄今為止兩岸間極具特色的建筑學和規(guī)劃學學術交流活動之一。此次研習是如皋市全面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以來,承辦的規(guī)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的學術研討活動,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業(yè)委員會是研習活動的指導單位,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新華社深度參與本次活動。
活動中,如皋市委書記何益軍致歡迎詞,并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如皋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情況。他說,如皋擁有2600多年的文明史和1600多年的建縣史,是江海平原最早成陸的地區(qū)。這里孕育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源遠流長的人文傳承,有著江蘇歷史文化名城、華東紅色革命搖籃、中國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長壽養(yǎng)生福地等美譽。當前,如皋市形成了“一核雙廊多點”的歷史文化空間布局,“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xiāng)歷史文化保護管理體系初步構建。希望通過此次研習中豐富多樣的專家講座、實地考察,海峽兩岸學子能深入開展學術研討交流,也為如皋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事業(yè)提供新穎的理念和寶貴的建議,讓優(yōu)秀歷史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
何伶俊在講話時指出,近年來,如皋健全了歷史文化保護機制,積極提煉歷史文化名城價值,逐步形成了對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修繕、活化利用的全周期、全流程管控和引導。希望海峽兩岸青年,在如皋碰撞出思想和藝術的“火花”,相互交流合作,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持續(xù)提升專業(yè)能力,共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更新注入新活力。
李天揚向本次活動的順利舉辦表示祝賀。她說,研習營創(chuàng)辦20多年來,搭建起了海峽兩岸青年學術研討和情感交流的平臺,不僅見證了一批又一批青年規(guī)劃師和建筑師的成長,還匯集了眾多高校專家學者的智慧,促進了地方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江蘇如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希望與會師生能深入了解如皋的歷史文化遺產,感受如皋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助力如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活動中,來自中國文化大學的陳明竺教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趙志慶教授和鄭好好同學作為師生代表進行了交流發(fā)言,來自臺北科技大學的蘇瑛敏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張路峰教授聯合發(fā)布了此次研習營任務書。
開營儀式后,中規(guī)院名城分院副總規(guī)劃師錢川作了題為《如皋街區(qū)保護更新探索》的演講,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孫詩萌作了題為《認知中國古代城市及其營建》的演講,中原大學建筑系副教授蔣雅君作了題為《今夕應是何夕 歷史博物館與南海學園建筑群的表征形塑 歷史建筑的前世、今生、再生》的演講,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江泓作了題為《歷史作為一種設計資源——以泉州后城和湖北公安縣為例》的演講。
據了解,此次活動共計10天,將陸續(xù)開展專家講座、實地調研等活動,并進行短期聯合設計,形成各具特色和角度的歷史文化保護方案。當前,如皋市正處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關鍵時期,此次研習將為如皋市相關工作提供更多創(chuàng)新思路和有效更新舉措,形成更多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和實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