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AV网址|亚洲手机免费在线|最新av网址发布|67194成人草|在线国产视频91|一区二区无码竹菊|91国产精品综合|日本熟女综合视频|国产免费强奸视频|最近中文字幕99

合肥

首頁>地方頻道>合肥>要聞

合肥老兵將祖宅改造成紅色紀念館

一間小屋,一種信念,一份傳承。

在合肥市肥東縣白龍鎮(zhèn)雙廟社區(qū)南崗組,一座黑瓦黃墻的老宅,在一眾農(nóng)家房屋中格外顯眼。更為特別的是,在這老宅的門上,掛著一塊“紅色革命家庭紀念館”的牌匾。牌匾下,還有一塊“光榮之家”的牌子。

這間“紅色革命家庭紀念館”,由烈士后代、退役軍人李斌以自家祖宅為基礎(chǔ)改造。而之所以傾注心血打造這樣一個特別的紀念館,他說,是為了記得,也為了傳承。

一間老宅 承載紅色歷史

清明前夕,記者來到肥東縣,找到了這座紅色革命家庭紀念館。

從外觀看,這座老宅確實與四周的房子有所不同。盡管在歲月的洗刷下,外墻已有一些折舊,但相較于村子里其他“灰撲撲”的房屋,老宅顯眼的黃色外墻,仍然吸睛。

紀念館并不算大,加上堆放雜物的倉庫,一共只有將近70平。“東西放得都很緊湊,如果再大些,效果可能會更好些。”李斌有些不好意思。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紀念館面積不大,但展陳卻都像模像樣。有前言,有結(jié)語,還有多個玻璃展柜和介紹展板。展柜內(nèi),有一些留存下來的老物件,如行軍水壺、舊鐵鍬、手榴彈箱、舊手電筒、彈殼等。一些老證件、立功受獎證明、烈士證明等重要物品,則被一份份打印剪裁好,仔細擺放。通過展板,先烈們的事跡被清晰展現(xiàn),豐富的老照片,似乎也講述著過去那段崢嶸歲月。

“為了布置展館、設(shè)計這些陳列,我們專門去別的紅色場館學(xué)習(xí)了一下,還到祖輩戰(zhàn)斗過的地方走訪調(diào)研,挖掘戰(zhàn)斗故事,之后還在肥東縣黨史辦等單位的指導(dǎo)下,編寫了展板文案并配解說詞。”李斌坦言,“這些玻璃展柜也都是我們定制的。因為大家平時沒法經(jīng)?;貋泶蚶恚砸恍┲匾锲繁阌昧苏掌男问酱?。”

站在館內(nèi)環(huán)顧四周,一部紅色家族史仿佛躍然眼前。

四代九從軍 一門三烈士

出生于肥東的李斌,不僅是烈士后代,自己也是一名退役軍人。說起家里的那些往事,他像打開了話匣子一般,難掩動情。

“我的父親叫李家榮,母親叫陳英。從小,他們就告訴我們,我的太爺爺是一位革命老軍屬,大名叫李克純。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太爺爺?shù)闹С窒拢拈L子李繼章和次子李亨漢帶領(lǐng)一批人員參加了新四軍,次年,長孫李家炳和次孫李家榮也參加了新四軍。”

李斌介紹,后來,李繼章于1940年在抗日戰(zhàn)爭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李家炳、李亨漢也先后在解放戰(zhàn)爭中為國捐軀,犧牲時分別只有22歲、38歲。新中國成立后,三人先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活著回來的只有我的父親李家榮……”李斌頓了頓說,“但是解放戰(zhàn)爭的征衣未解,我父親李家榮很快又入朝參戰(zhàn)了,1955年停戰(zhàn)后回國,后復(fù)原到地方繼續(xù)工作。”

李斌透露,因為父親在戰(zhàn)場上曾多次負傷,所以復(fù)員后身體一直不好,由于身上殘留多個彈片,1971年戰(zhàn)傷復(fù)發(fā)病故,時年44歲。“但他一直和我們說,比起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這點傷算不了什么。”

在李斌的記憶里,父親早早離開人世后,母親在各級黨組織的關(guān)懷下把他們兄妹8個慢慢拉扯大。小的時候,長輩們講得最多的就是上一輩人如何參軍打仗、為國獻身的故事。也因此,受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自己和其他后人很多也都義不容辭地選擇了踏入軍營,加入國防事業(yè)保家衛(wèi)國,后人們在部隊也多次立功受獎。

“我們家4代出了9個軍人,革命精神也代代相傳。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祖國強大、人民幸福繼續(xù)奮斗。”

親力改造 寄托深切思念

究竟是多大的信念,才足以支撐起時間、金錢、精力的耗費,去造就這樣一座特別的紀念館?為什么不辭辛勞也要做這件事?沒有過多思考,李斌很快便給出了答案。

他說,現(xiàn)在經(jīng)濟發(fā)展、國家強大,大家都生活在了幸福的和平年代,遠離了炮火和硝煙,但那些為國犧牲奉獻的先輩不應(yīng)該被忘記。所以,為了緬懷父輩,也為了教育后人,他們便因陋就簡,利用空置的老宅辦了個小小的紅色家庭紀念館,希望孩子們能經(jīng)常溫習(xí)革命故事,時刻牢記黨的教誨,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未來能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過去我們不知道家里還有這么多留下來的老物件,2003年,母親彌留之際,將一個保管多年的藤條箱交給我們,囑咐一定要好好愛護箱子里的物品。”

回憶起開箱時的場景,李斌記憶猶新。不大的箱子里整齊擺放著革命烈士證明書、革命軍人家屬證明書、革命犧牲烈士光榮紀念證,以及淮海戰(zhàn)役紀念章、渡江戰(zhàn)役勝利紀念章等物品。“過去,我們只知道祖輩留下了一些遺物,但沒想到數(shù)量這么多,而且母親將這些物品保管得這么完好。那一刻,真的很感動。這也算是我們想做這件事的初衷。”

李斌介紹,紀念館是在2019年改造的,先后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當(dāng)他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兄弟幾人很快便響應(yīng)了,大家自掏腰包、利用休息時間往返老宅和家,親身參與改造的全過程,才最終做成了這件事。通過李斌手里留存的照片,改造前,老宅看上去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農(nóng)房。改造后,門前有了平整的水泥路、整齊的綠化,還有旗桿,老宅里外更是煥然一新。

“也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告訴大家要不忘初心,要為了把祖國建設(shè)得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

免費開放 賡續(xù)革命傳統(tǒng)

紀念館改造完成后,一直免費對外開放。如今,這小小的家庭紀念館,被掛牌為肥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也已經(jīng)成了當(dāng)?shù)攸h政機關(guān)、學(xué)校、社區(q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每逢烈士紀念日、“八一”等重要時機,幾乎都會有人來參觀。只要有人來,李斌和家人都會從家趕回來,義務(wù)為參觀群眾講解。

李斌告訴記者,建設(shè)紀念館的時候,沒有人想過建成后會是什么樣,大家也想過會不會有人來看。但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來了解紅色歷史、銘記先烈故事。“作為烈士后人,開辦紅色紀念館既是為了傳承紅色家風(fēng),也是為了賡續(xù)革命傳統(tǒng)。”

紀念館內(nèi),有一本參觀人員登記簿,來拜訪的,有個人,也有單位,有學(xué)生,也有員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該紀念館已接待社會各界參觀群眾7000余人次。

“只要我還有力氣,就會一直守護這里。我們一家人,一定會把這個紀念館繼續(xù)傳承下去,讓紅色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讓革命先烈被更多人記得。”

合報合愛同行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在線-合新聞記者 任海怡/文 張正朋/攝

【記者手記】

走得再遠,也不忘來時路

從紀念館出來后,一抬頭,便看見了鮮艷的紅旗在鄉(xiāng)村間高高飄揚。紅旗下,是開得正好的油菜花田,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是的,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緬懷英雄品質(zhì)、感受民族歷史、感奮民族精神,在任何時候,都是應(yīng)該堅持到底的事。

離開紀念館前,我回頭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李斌拿出了幾塊布,正細心、仔細地蓋好每一個展柜。

怎么能不讓人動容呢?這些藏在每一個動作里的細節(jié),好像都在說著:不會忘,也不能忘。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
70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