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安擁有6000多年的人類活動歷史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古代先民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無比璀璨的歷史文明,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歷史遺存,為這座名聞遐邇的古城增添了無限魅力。2024年以來,我市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穩(wěn)步推進文物工作,文物保護管理利用工作成果斐然。
聚焦加強保護與發(fā)展,讓文物遺產“活起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積極采取措施,妥善處理經濟社會發(fā)展與文物保護的關系,有力推動文物保護和合理利用工作穩(wěn)步提升。
2024年以來,我市通過“面對面”宣傳、“點對點”幫辦、市縣兩級聯動等手段,全面推進考古前置工作,全力保障全市年度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努力實現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工作的“雙贏”。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展32個地塊考古勘探工作、4個地塊文物資源區(qū)域評估工作。
為切實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我市完成全市各級普查辦、普查隊伍的組建,全面啟動實地調查,踐行“應保盡?!薄叭姹Wo”原則,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分布、特征、保存現狀、環(huán)境狀況等基本情況,為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利用提供支撐。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558處“三普”文物點復查、71處新發(fā)現文物點調查工作,市級層面已先后舉辦二期“四普”業(yè)務培訓班,做到市、縣、鎮(zhèn)三級普查隊員全覆蓋。
2024年7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浙江省紹興市稽中遺址、江蘇省鹽城市鹽業(yè)考古、河南省開封市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江蘇省淮安市城市考古四個考古項目新進展、新成果。這是淮安考古項目首次入選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
聚力建設博物館體系,讓文物遺產“傳下來”
近年來,淮安市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先后完成淮陰區(qū)博物館、淮安區(qū)兩宋兩河遺址博物館、板閘遺址公園等多座博物館新建工作,金湖縣博物館新館、中國水工科技館也將陸續(xù)建成開放。2024年以來,周恩來紀念館、淮安市博物館成功晉級國家一級博物館,漣水縣博物館晉級三級博物館,實現淮安博物館事業(yè)的里程碑式突破,基本形成以市級博物館為龍頭,縣區(qū)綜合館為主體,專題館、行業(yè)館為骨干,非國有館為補充的,集歷史、考古、人物、自然、非遺等多種類型于一體的特色博物館體系。
為充分發(fā)揮各館文物展示和“文化客廳”作用,讓更多的文物瑰寶走出“深閨”直面觀眾,我市走出矩陣化聯合辦展新路徑,立足館企深度合作等模式,探索建立博物總館機制。2023年初,淮安市博物總館建設正式啟動,運營一年多以來,淮安市博物館總館先后舉辦“鏡觀美好生活”——淮安館藏古代銅鏡藝術特展、“淮上風物留翰墨”——淮安館藏明清書畫展等展覽,并在全市各縣區(qū)博物館舉辦巡展,獲得一致好評。2024年7月,淮安市博物總館聯合淮安書房萬有博物書店(江蘇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江蘇省洪澤湖漁業(yè)管理委員會舉辦了“博物天地 自在淮安”——淮安自然博物展,對外展出火星隕石、月球隕石、各類礦物寶石和全門類化石等數千件自然珍寶,并策劃多場研學活動,深受青少年歡迎。9月,淮安市博物館聯合江西省博物館、旅順博物館等共同舉辦“漢字中國 王者歸來”——殷墟上的漢字源頭藝術特展,市民爭相排隊參觀。2024年中秋假期,全市備案博物館共接待游客8.6萬人次,位列全省第三。
聚能優(yōu)化公共文化服務,讓文物遺產“火起來”
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以更生動、更有創(chuàng)意的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到博物館去”成為越來越多淮安市民熱衷的文化娛樂活動。人氣火熱的背后,是淮安以文物創(chuàng)新展示和活化傳承為指引,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方面持續(xù)努力的結果。
2024年以來,我市先后舉辦淮安出土化妝及飾品文物展等多個文物精品展,并積極引進“盈尺縱橫 妙合無垠”——鹽城中國海鹽博物館館藏繪畫展等,協助鄂爾多斯市引進“懷袖雅玩”——淮安市博物館藏清代扇面藝術展等,通過文物展覽搭建起各地人文交流的橋梁。2024年5月,“淮上風物留翰墨”——淮安館藏明清書畫展入選2024年度江蘇省博物館紀念館重點展覽名單,并在省內5家博物館進行巡回展覽。
全市各館還立足館藏資源,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涵,推動文物展覽展示與節(jié)氣文化、傳統(tǒng)民間藝術、非遺體驗等相結合,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國際博物館日積極推出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先后舉辦了“運河之都 瓷耀千年”——淮安館藏瓷器精品展、“我們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燈籠制作體驗、“博物館奇妙夜”等活動200余項。2024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我市組織全市博物館圍繞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紅色文化弘揚傳播,推出了“博物教育乘風起,深研細究向未來”——淮安市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策劃組織主題展覽、紅色研學、非遺體驗、拓展訓練、運河集市等活動20余項,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和互動項目,帶領觀眾參觀體驗,感悟千年運河文脈,推動淮安文化遺產“活態(tài)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