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刀,是葉小鵬日常雕刻一件精品的用刀量。
作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葉氏黃楊木雕第六代主要傳承人,從小跟著祖父聞著木香長大的葉小鵬,40余年來一直保持著“如饑似渴”的狀態(tài)。數十年如一日的鉆研,木雕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7月15日,在永嘉縣三江街道工藝美術園華藝雕刻廠內,葉小鵬正在成列的黃楊木雕前,與團隊的設計、銷售人員,復盤近期的銷售情況——新款產品“龍蛋寶寶”,增加了可撥動的“轉運珠”,月均銷量達5000個以上;中高考期間推出的“文昌星”,延續(xù)了追熱點的步伐,月均銷量也達5000個以上;在溫州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直播基地開設的7個木雕直播賬號,日銷售額最高達15萬元。
但前兩年,葉小鵬的雕刻廠卻遠非這般火熱景象,他一度發(fā)現,自己手里歷經30萬刀磨礪的黃楊木雕作品,竟有些賣不動了。
“這與大家認為非遺過時有關?!比~小鵬坦言,不少人對黃楊木雕還停留在充滿年代感、遠離時尚的“老古董”印象里。
工藝精美的黃楊木雕除了用來收藏、欣賞,當個擺件,似乎就沒有其他用處,受眾面也在一點點縮小。
怎么辦?主動出擊去敲開年輕群體市場大門!然而,葉小鵬卻吃了個“閉門羹”。
一次,葉小鵬帶著幾件黃楊木雕去參加全球規(guī)模最大、最專業(yè)的手辦模型展Wonder?Festival?,F場,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手辦產品,有的是漫畫跨界產品,有的則是對現有物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表達,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當葉小鵬將自己手中的黃楊木雕向來往的客商推介時,雖有人對精美的雕刻工藝感興趣,但更多人覺得色彩單一。與場內吸睛的手辦一對比,形象老氣橫秋、不夠有趣、缺乏活力,鮮有人買單。
看著備受冷落的黃楊木雕,葉小鵬的內心很不是滋味:“抓不住大家的心,黃楊木雕就走不進千家萬戶。久而久之,誰還會認得這是黃楊木雕呢?”
盡管手辦在年輕人中確實很受歡迎,但如何才能將非遺與當代年輕人的喜好結合起來?
“不如帶著黃楊木雕追熱點!”在葉小鵬看來,黃楊木雕不缺技藝精湛的匠人,只是缺乏懂營銷的人,“會營銷的人懂市場,如果能改變以往只顧埋頭雕刻的狀態(tài),打通設計、生產、銷售,主動接軌市場,黃楊木雕也能像手辦一樣有更多的打開方式?!?/p>
2023年,《雄獅少年》在日本上映,這讓葉小鵬嗅到了商機?!缎郦{少年》是國漫的優(yōu)等生之一,而其中的醒獅同樣是杰出非遺。葉小鵬立即與學生張伊翔商量,制作一款中國醒獅形象的黃楊木雕產品。
僅巴掌大小的醒獅頭像,有著高高的額頭,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眼珠以黑色琉璃念珠鑲嵌,咧著大嘴巴,憨態(tài)可掬。為了增加趣味性,醒獅還增設了掛繩、鈴鐺,不僅能放在手里把玩,也能當作掛飾戴在身上。
在傳統(tǒng)文化中,醒獅本就寓意著祥瑞和好運。銷售團隊還為其準備了年輕人喜歡的話術?!扳忚K一響,黃金萬兩?!敝辈ラg內,一聲聲的吆喝,將醒獅賣出了圈,當月的銷量就達6萬個。
一時間,人們佩戴醒獅掛件的短視頻在不少社交平臺上傳播。年輕人身體力行地當起了非遺傳播者,向大家介紹:“這是黃楊木雕”。
如今,從作品到產品,在葉小鵬的不斷嘗試中,黃楊木雕有了新的活力,它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消費者之間建立起新的情感共鳴,“用年輕人的話來講,就是有了情緒價值?!?/p>
而在擁抱潮流的路上,也有同行不理解,質疑已是國家級大師的葉小鵬為什么要做這些“自降身份”的事。
葉小鵬知道,改變的路雖然艱難,卻必須有人邁出這一步?!爸挥匈u得出去的東西才有傳承?!比~小鵬說,“如果黃楊木雕沒有市場、沒有產業(yè),曲高和寡,只會離群眾越來越遠?!?/p>
黃楊木雕的傳承需要更多年輕力量。葉小鵬除了工藝美術大師身份,還在溫州商學院擔任工藝美術課老師。如今,學生們根據溫州南戲,設計出頭大身小、活潑靈動的生旦凈丑黃楊木雕,已頗受歡迎;他們還一起創(chuàng)建“納芥子”設計團隊,作品曾獲浙江省詩路IP文創(chuàng)產品大賽等10來個比賽的獎項。
這位“木雕匠師”正和他年輕的伙伴們一起,用行動告訴更多人,黃楊木雕雖是傳統(tǒng)非遺,但真的可以“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