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13種15冊的《楊寬著作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楊寬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繼顧頡剛之后“古史辨派”的代表和集“疑古”的古史學大成之人,上海博物館、上海社科院歷史所的重要創(chuàng)建者和最初的主持工作者。楊寬一生著述宏富,研究范圍涵蓋中國上古史、中國古代科技史、文物考古、學術(shù)文化、陵寢都城制度等,在諸多領(lǐng)域均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代表了上海史學界的一座高峰。蔚然大觀的“著作集”幾乎涵蓋了楊寬70多年學術(shù)生涯的主要成果。
在上海社會科學館舉行的“紀念楊寬先生誕辰110周年暨楊寬著作集出版座談會”上,來自上海社科院、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延安大學的十余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從不同角度對楊寬的生平、學術(shù)貢獻、為人為學作了客觀的、帶有學理性的評價。
“對一位大師的紀念,逢五逢十的周年只是由頭,更多的是要弘揚他的治學精神。無論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書,還是我們通過‘禮贊社科大師’來進行紀念傳揚,目的都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來閱讀大師的作品,了解他們的學術(shù)事跡和治學精神。楊寬先生的作品不僅是學術(shù)專著,更是歷史學的里程式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楊寬先生的學術(shù)高度和家國情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這樣認為。
“父親對自己的著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他的代表作《戰(zhàn)國史》,在20世紀50年代初版時僅20萬字,到上世紀80年代再版時擴充到40萬字,幾乎增加了一倍;到上世紀90年代三版時,又作了許多調(diào)整和修訂,篇幅擴展到56萬字,三個版本的更新,使他的著作不斷臻于豐富和完善。這種精益求精的治學態(tài)度,在史學界傳為美談,成為學者治學的楷模?!鄙虾I缈圃簹v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寬長子楊善群回憶道。
王興康、虞云國、虞萬里等多名與會專家都提出,“希望今后可以召開正式的學術(shù)研討會,繼續(xù)推進楊寬的史學研究工作,進一步闡揚楊寬先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治學精神”。
上海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溫澤遠表示,今后將會更好地維護楊寬的著作版 權(quán),編輯好、出版好、宣傳好楊寬的系列圖書,并盡力推動學術(shù)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孫瑜介紹了楊寬與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淵源和楊寬著作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版情況。“既是為了紀念楊寬先生誕辰110周年,也是期待通過《楊寬著作集》的出版,讓楊寬這座上海乃至全國史學界的高峰能夠發(fā)揮更大的影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