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端午,粽香四溢。在浙江省嘉興市五芳齋產業(yè)園,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五芳齋粽子制作技藝傳承人胡建民正與技師們一同趕制端午粽子。只見他將兩片粽葉交叉,撒入兩把拌好的粽餡,折疊再折疊,拿線纏繞9道,一個四棱四角、每個面都近似于正三角形的粽子就誕生了。
今年60歲的胡建民是五芳齋粽子制作技藝的第四代傳人,從事裹粽技藝已30余年。在他看來,擁有中國國家級非遺技藝的“百年”老字號五芳齋,需在堅守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粽子制作技藝,是通過一代又一代人一點點積累下來的?!睅煆奈宸箭S粽子制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胡建民最初花了5年的時間苦練基本功。
胡建民回憶,最初來到五芳齋時,天沒亮就起來干活,當年還沒有機械化設備,剔肉、去皮、切肉、淘米、洗粽葉等制作粽子的環(huán)節(jié)全靠手工,包好的粽子當天會全部賣掉,第二天再重復前一日的工作。
全手工制作的粽子耗時長,費工費力,且需趁新鮮食用,僅能滿足方圓200公里內百姓的口腹之欲,這些都制約著這門傳統(tǒng)技藝的發(fā)展。
“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不是全盤復制,還需要在技術上進行提升?!焙裾f,五芳齋如今已走上機械化的規(guī)模生產和真空冷鏈之路。
走進五芳齋產業(yè)園的粽子生產車間,各式各樣的機械化設備映入眼簾。如淘米設備承擔裹粽用米的清洗和拌制,整個潤米的時間在25分鐘左右。而粽葉的清洗設備,擁有上下各8道毛刷,并配以水流沖洗,洗出來的粽葉干凈有亮澤。
擁抱機械化的同時,胡建民并沒有舍棄粽子的手工制作技藝?!霸诠窄h(huán)節(jié),我們仍靠純手工來進行品質把控?!?/p>
“粽子與粽子之間,需要做到重量誤差在2克之內,并且粽子的四邊長度要一致,非常考驗技師們的水平?!焙裾f,而只有達到標準的粽子,才能進行包裝和出售。
生產技術的提升與品質把控,讓五芳齋的粽子得以走出嘉興,銷至中國各地,甚至遠銷海外。一只只帶著粽葉清香的粽子讓身處異鄉(xiāng)的中華兒女得到慰藉,也給不少喜好中華美食的外國友人“解饞”。
而對于胡建民來說,粽子制作技藝的傳承還不僅于此。“傳統(tǒng)的粽子產品,主要受到老一輩消費者的青睞,而想要在年輕一代中滲透下去,還需對粽子本身進行創(chuàng)新?!彼f。
近年來,胡建民還參與研發(fā)了螺螄粉粽、臭豆腐粽、榴蓮粽等新口味粽子。如今年主推的FANG粽,在口味上選擇了3種辣度的辣椒,勁辣口感與“Z世代”的嘗鮮冒險、追求刺激、夠辣才夠勁的口味訴求同頻共振,可以說是特別為無辣不歡的年輕人量身定做。
已至花甲之年的胡建民,一門心思地致力于粽子的研究開發(fā),并計劃著再多培養(yǎng)一些徒弟,多參與一些交流活動。
“多與年輕人交流,更能了解到他們的口味與訴求,并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新?!焙裾f,相信他們能夠讓粽子制作技藝這項非遺在傳承的同時,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張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