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傳統(tǒng)民族樂器演繹經(jīng)典
《記·桃花源》上戲首演
民族器樂劇《記·桃花源》近日在上海戲劇學院端鈞劇場首演。該劇作為上海戲劇學院2020級藝術碩士聯(lián)合畢業(yè)作品,通過傳統(tǒng)民族樂器演奏,將富有韻味的經(jīng)典傳記進行改編,從抽象的音樂表達轉化為具象的劇情講述,入選上海發(fā)展基金會資助項目。
《記·桃花源》以古文《桃花源記》為藍本,將“情”字作為表達主題,探討關于思念與重逢、美好與遺憾的期許。演員統(tǒng)籌陳逸婕在《記·桃花源》中飾演桃花源村民。她表示,民族器樂劇的新穎程度與難度共存,演員們需要適應演奏與表演融合。“在摸索中,我們有過迷茫、有過泄氣,好在都堅持下來。年輕的師弟師妹頂住壓力,在臺上釋放天性。當我在臺上看桃花翩翩而下,仿佛我心中的子驥也找到月娘,舞臺上的世界便是桃花源這樣的極樂仙境,所有人因為熱愛相聚于此?!?/p>
舞臺以紗質(zhì)帷幕為主要元素,將可視空間包裹于畫卷之中,側幕以印滿詩句的輕薄紗幕替代。劇場前廳擺放以白、粉、紫為主色調(diào)的紙藝花裝置。觀眾走進劇場大門的一刻,就有浸入戲劇之感。桃源外服裝以東晉為藍本,充分展現(xiàn)魏晉風度,“桃花源”則被設想為虛幻且超越時空的所在,樂手服裝參考樂器本身的年代軌跡展開設計,賦予一抹“夢幻桃源粉”。(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