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衛(wèi)群
助力老字號老品牌煥新,帶動消費幫扶,充分發(fā)揮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推動“絲路電商”伙伴國合作交流……上海正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通過“大市場”“大流通”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蓬勃發(fā)展的直播經濟,正是這一進程中的新推手。
《上海市推動直播經濟高質量發(fā)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日前公布。上海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上海將充分發(fā)揮上海大市場大流通的優(yōu)勢,鼓勵老字號老品牌、國貨潮牌、特色農產品、“絲路云品”等通過直播方式創(chuàng)新銷售模式,強化品牌建設和推廣,擴大線上銷售規(guī)模,讓直播電商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新名片。
“搭上直播電商的快車,讓我們終于在網購領域有了一席之地。”老字號“上藥神象”相關負責人說,老字號文化底蘊深厚,“老匠人”有說不完的“老故事”,因此特別適合在直播間“娓娓道來”。“直播電商讓我們省去中間環(huán)節(jié),能夠直接觸達消費者,再結合老字號的‘老故事’,流量能很好地轉化為銷量。”
據了解,目前“上藥神象”已經從單一品牌視頻號直播發(fā)展到店播、抖音、有贊等多個直播矩陣組合,線上直播累計達500多場,私域會員人數從原有的千人增加到百萬人次,復購率逐年提升。
上海市直播電商聯盟秘書長曹原豪表示,對于那些“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老字號而言,數字化技術讓老字號老品牌能快速、精確地感知消費者需求,緊貼消費者需求進行產品研發(fā)設計生產,以更好滿足多層次、個性化需求。“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動滬上老字號品牌與直播平臺、直播電商基地、MCN機構進行對接,在全年的直播消費節(jié)慶打造更多‘老字號專場’,助力滬上老字號老品牌走出上海,走向全國。”
在上海,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肉案子”來自全國各地。一個個洋溢著“土味”的直播間,為幫扶地區(qū)的特色農產品賣力吆喝,為上海大市場服務全國大流通又增添了一條新通路。
2017年初,來自新疆喀什澤普縣的“月亮姐姐”阿依古麗與搭檔一起創(chuàng)業(yè),打算把新疆農產品推廣到內地,但銷售局面遲遲不能打開。7年后的今天,喀什特產巴楚留香瓜、澤普紅棗、莎車蘋果、葉城核桃已源源不斷送上上海市民餐桌。
助力如今已是上海振疆實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阿依古麗實現夢想的,正是直播電商這一全新營銷手段。僅2023年,她個人就通過抖音平臺進行了7場直播,累計銷售近200萬元新疆土特產。
今年1月22日,直播電商企業(yè)美腕開設2024年首場“上海援疆直播專場”,當晚專場產品銷售近7萬件。
“直播電商有力地推動了喀什產品出疆入滬、走向全國,未來我們希望進一步依托直播經濟,以喀什為支點架起南疆乃至中亞南亞地區(qū)與上海貿易暢通的橋梁。”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全國頭部直播平臺中有嗶哩嗶哩、小紅書、拼多多、喜馬拉雅4個在上海,統(tǒng)計顯示,其中,最為活躍、增速最快的是“涉農”主播,他們把一個個鄉(xiāng)村好故事、一道道鄉(xiāng)村好風景、一件件助農好產品向“家人”們傳播,傳遞出別樣的“中國好聲音”。
進博之約,連續(xù)六屆,老朋友再聚首、新朋友來相會。讓進博展品變商品,特別是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滬”就能在家細細挑選“絲路云品”,更離不開從直播間為這些“特殊”商品打開的“新窗口”。
第六屆進博會開幕前夕,國務院批復在上海市創(chuàng)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qū)方案,并明確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qū)打造“絲路電商”輻射引領區(qū)。商務區(qū)管委會也很快發(fā)布三年行動方案。
今年5月7日至5月17日,“2024上海絲路云品電商節(jié)”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qū)拉開帷幕。在綠地G-Onair直播間里,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客商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推介特色商品。短短半小時直播,100條手繡圍巾和30多個手繪里什坦陶瓷全部售罄。嘗到甜頭的烏茲別克斯坦客商表示,第七屆進博會上,將在綠地展臺內設立20平方米的烏茲別克斯坦進口館,通過直播首發(fā)5款商品。
今年以來,進博會“6天+365天”交易服務主平臺虹橋品匯不定期聯合第三方機構為入駐企業(yè)負責人組織直播公開課。“我們計劃每年培養(yǎng)100名‘洋主播’,未來還將組織‘我為家鄉(xiāng)代言’百名洋主播帶貨大賽,推出10名伙伴國優(yōu)秀洋主播。”虹橋品匯副總經理朱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