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當陽光照進位于嘉興經開區(qū)塘匯街道的浙江禾欣控股有限公司研發(fā)樓時,集團下屬禾欣新材料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洪斌正蹲在實驗室操作臺旁,手里捏著塊巴掌大的合成革樣品。他用指尖蹭了蹭樣品表面,又翻過來對著光看了看,嘴角隱含笑意說:“你瞧這皮革,花了3年多才搞定,現在嚴絲合縫的?!痹谒砼裕欢奄N著“2021.03試錯”“2022.07改進”等標簽的廢樣堆得老高。
而在研發(fā)樓旁的生產車間內,自主研發(fā)的配套生產線上,這款新型合成革正成卷出產。資深技工孫利站在設備前認真地觀察著、記錄著。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兼具有機硅和聚氨酯優(yōu)異性能的新型合成革可廣泛用于服裝、箱包、家居等行業(yè)。產品已連續(xù)兩年銷售額突破億元,并逐步打入越南、土耳其、墨西哥等國際市場。
反復推倒重來,像跑一場馬拉松
長期以來,材料界始終面臨著一項關鍵技術瓶頸:聚氨酯質感柔軟但沒有易去污功能,有機硅易清潔卻觸感偏冷硬、附著力不足。實現二者結合,成為行業(yè)多年未解的“界面難題”。
“問題不在材料本身,而在于復合的分子邏輯?!痹诤绦佬虏牧?,研發(fā)團隊早就清楚地意識到,傳統采用膠黏劑進行物理拼接的方法并不可取,界面應力會導致分層脫落。面對當時業(yè)內已有部分企業(yè)將不成熟產品推向市場,他們并未盲目跟風,而是下定決心死磕“界面難題”,拿出“完美成品”。
他們一方面與被譽為“皮革黃埔軍?!钡年兾骺萍即髮W加強合作,從原理層面突破;另一方面組建企業(yè)內部專項小組,持續(xù)探索化學鍵結合方式。
“集中攻堅那段時間,我們團隊幾乎日夜駐扎在實驗室里,與陜西科技大學的學術團隊保持緊密聯系,他們提出可行性方案,我們進行實驗室研發(fā),反復推倒重來、反復檢測驗證?!被貞涍@個過程,洪斌坦言“有點像在跑一場不知終點在何處的馬拉松”,無數次以為已經抵達,卻總被現實告知目的地還在前方。
從最初無法黏合到黏合后并不緊密,再到以為緊密卻極易脫落……一次次失敗并沒有讓禾欣新材料研發(fā)團隊選擇放棄。他們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不斷嘗試在聚氨酯和有機硅間尋找“實現分子級交融”的新路徑。
努力終得回報:當兩種材料通過創(chuàng)新技術如“榫卯”緊密咬合并經檢測不易分層脫落時,已奮戰(zhàn)了上千個日夜的團隊成員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我們,終于‘死磕’成功了!”
打通新路徑,穿越“死亡之谷”
實驗室里的突破,只是新材料走向市場的起點。從樣品到量產,橫亙著工藝適配、穩(wěn)定控制、成本優(yōu)化等多重挑戰(zhàn),這一階段常被業(yè)界稱為“死亡之谷”。
在禾欣控股,一支組建于20多年前、以40余名資深技工為主要成員的中試團隊,致力于打通從克級樣品到噸級產品的轉化路徑。這些老師傅雖不深諳分子式,卻能以指尖感知漿料黏度,憑肉眼識別涂層色差。模擬量產環(huán)境,他們實時調整溫度、壓力等參數,將生產經驗轉化為工藝標準。
禾欣新材料的這款新型合成革樣品,也經歷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時至今日,洪斌依然清晰地記得在中試線上與老師傅們的無數次“絞盡腦汁”:明明在實驗室里“很完美”,到生產線上卻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是融合度不夠,就是穩(wěn)定性不足,還有少量瑕疵無法忽視。
生產線上的“不完美”,讓禾欣新材料研發(fā)團隊再次開啟攻關——這次,他們“盯”上了生產設備?!皦毫Σ粚?,那就重設!溫度不夠,那就重調!”在老師傅們的幫助下,他們最終找到“最優(yōu)解”——一整套適合新型合成革的自研設備生產線,獨一無二的參數設置和工藝流程。
看著生產線上成卷吐出的成品,洪斌感慨萬千: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要經歷萬般坎坷,但也正是這“千難萬險”成就了最終的突破和成功。
如今,在禾欣CNAS實驗室內,這款新型合成革還在同步經歷耐磨、耐刮、耐污等30余項嚴格測試。高倍率顯微鏡下,研究員抽樣記錄數據,推動產品持續(xù)優(yōu)化。“研發(fā)—中試—檢測”的閉環(huán),讓禾欣控股成為不少國際品牌的“免檢供應商”。
用品質說話,實現“后發(fā)先至”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是一條必經之路。新型合成革在成功突破技術壁壘、實現穩(wěn)定量產后逐步推向市場,而它帶來的行業(yè)沖擊力也清晰可見——
此前,高端高防污聚氨酯合成革市場被國外企業(yè)壟斷,每米價格高達160元;實現國產化后性能完全不輸進口,產品價格卻降了一半以上。同時,當市場對同類“先發(fā)”產品質量生出質疑時,禾欣控股實現“后發(fā)先至”,以過硬的產品品質贏得市場認可。
2024年,在產品通過專家鑒定后,禾欣控股成為繼美國陶氏后全球第二家掌握該技術的企業(yè),并成功進入國內手機與汽車頭部企業(yè)供應鏈。
避免低端同質化競爭,打破長期被海外壟斷的局面,禾欣控股以獨特創(chuàng)新模式成長為中國合成革領軍企業(yè)。在這里,研發(fā)樓內的樓層分布圖正是企業(yè)突圍的核心邏輯:集團設立研究院,由總經理兼任院長,統籌推進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與資源調配;研究院下設汽車新材料、超纖基材、綠色聚氨酯等7大專業(yè)平臺,形成分層協作、系統作戰(zhàn)的研發(fā)網絡。
“一款高端產品的研發(fā)和生產,絕不是單一部門能獨立完成的?!痹诠究偨浝砩蜻B根看來,從基布設計、化工合成、成品復合到回收材料,公司已構建起覆蓋全鏈條的研發(fā)閉環(huán)。截至目前,禾欣控股已累計實現自主研發(fā)產品數量超100多項,其中成功轉化并實現量產產品占比達90%,遠超行業(yè)平均水平。
就在沈連根說話間,在禾欣控股的生產車間內,一卷又一卷高端合成革產品下線,鋪展出中國制造不斷向上突破的韌性。